当前位置:崇尚新闻网 > 独家 > 正文

家乡的春节习俗 家乡过年的风俗

导语:九师/范继华 * 童年,最开心的是过年。 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春节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一年代传承,使得春节的庆祝民俗越来越丰富多彩,逐渐形成了中国人当中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这也是我们都经历的一天。只能说每个人在家乡的风俗不一样,过年的时候的风俗也很不一样。所以,我们往往会把记忆中最好的东西打上烙印。童年过年的喜悦让我难以在回忆中消失和遗忘。每当新一轮春节来临,刻骨铭心的记

九师/范继华

*

童年,最开心的是过年。

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春节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一年代传承,使得春节的庆祝民俗越来越丰富多彩,逐渐形成了中国人当中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这也是我们都经历的一天。只能说每个人在家乡的风俗不一样,过年的时候的风俗也很不一样。所以,我们往往会把记忆中最好的东西打上烙印。童年过年的喜悦让我难以在回忆中消失和遗忘。每当新一轮春节来临,刻骨铭心的记忆都在逐渐复活,所以最开心的事就是过年了。虽然过年的场景不能和现在相比,五六十年代,七七十年代初的过年有旧习俗,但也有很多情怀!

我的家乡是东北一个50户不到的小村庄。就我记忆所及,从五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初,从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初二,这一年真的结束了。过年大致就是这样一个“过程”:

其实进入腊月就是一年,家家户户都准备好了包饺子,冷冻起来在正月里吃。包饺子时提前联系帮手也是东北的习俗。小时候最喜欢做速冻饺子。第一天,我们准备了各种馅料。饺子的馅料主要是白菜、白萝卜和腌猪肉。每个家庭至少要包20公斤甚至更多的面条,这也是根据每个家庭的生活条件决定的。晚上,在邻居和村子里包饺子的Aauto Speeter拿了一个擀面杖和一把平尺(包饺子的工具),借了几块板放在炕上。男人拉着饺子,卷着皮,女人坐在炕上,用腿包饺子。孩子们负责冷冻饺子。在老家,他还是有“偷饺子”的习惯,就是“偷”一些饺子来尝尝它们的美味,所以负责冻饺子的人要管好自己的饺子,把它们冻好。一般都是深夜。主人要煮一锅热气腾腾的饺子来感谢帮手。对了,饺子馅怎么样?男人喝一点酒,吃好饭回家,头顶星星,站在吱嘎作响的雪地上,哼着小曲,为东北情侣唱着“小拜年”。

腊月二十三,蜜瓜发粘,家家要放鞭子。这一天被称为“休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是中国传统的民间灶祭节日,意思是“迎风送饺子”。所以我在腊月二十三吃饺子。奶奶告诉我:今天是灶神和财神升天的日子。他们把老灶神和财神烧了,放上供品,堵住灶神的嘴,让他们“在天上说好话,在下人间保护安森”。

腊月二十四扫房子,也就是所谓的“二十四,扫房子”。厨房节举行后,我们正式开始准备过年。每年从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到除夕结束,中国人都把这段时间称为“春节”,也叫“扫尘日”。扫尘,又称除尘、除渣、除尘、打尘等。,是汉族的传统习俗之一。把房子从里到外彻底打扫干净,打扫房子有很多注意事项。比如可以翻箱倒柜清理,但是要小心处理,不要把损坏的物品弄坏。如果不小心,就该念个罪,大神不在小神,小神承认错误后也不会举报你的错误。那时候家里穿的补过的衣服比较多,洗干净就好了。

腊月二十五做豆腐。真的很快。现在是腊月二十五,也就是过完年的第二天,离春节也就几天。一家人更忙,准备年货,准备食材,准备过年。六七十年代东北大豆种植多,村里有豆腐生产,可以换大豆。

我老家有句话叫“腊月二十五贴窗”,就是腊月二十四贴窗。就像东北三大怪一样:

奇怪:窗户纸是贴在外面的,因为东北地区比较冷,所以冬天窗户的缝隙都贴了纸条,这并不奇怪,但是奇怪的是贴在外面是因为东北的冬天持续五个多月,很容易被屋里的水汽淋湿,也很容易被窗户缝里的风吹坏。

第二件奇怪的事:大姑娘背着一个大烟袋。现在人们知道吸烟有害健康,所以很多人被控制不吸烟,尤其是吸烟的女孩被认为是不雅观的。但就在几十年前的东北,女性吸烟非常普遍,很多未婚女孩也背着烟,被世人称为东北第二奇人。

第三怪:养个孩子吊起来。大家都很熟悉谈论孩子睡觉的摇篮。但是东北人以前给孩子睡的摇篮和其他地方不一样。它通常用绳子挂在横梁上。这样妈妈们在室内工作时只需要泵空,摇篮就可以晃很久。这种习俗源于东北最早的居民是满族和蒙古族。

所以“二十五贴窗”的说法,就是腊月二十四扫完灰,二十五就该贴窗了。传统窗花用的纸叫麻纸,是手工制作的,现在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特点:薄、韧、耐,风雨不碎。功能:防风、防寒、透明。家家户户的窗户都是纸质的,平时难免被风雨损坏,但又舍不得全部换掉。只有到了25号才会全部换成足够的纸“见玉帝”。现在虽然不用纸糊窗户,但贴窗花、贴祝福、挂对联等习俗仍在流传。一家人还去供销社(小店)买了一袋袋的糖果、冻梨、冻柿子、鞭炮、年画、对联、祝福、窗花...

腊月二十六切肉。在我老家老一辈的习俗里,切肉就是切猪肉。因为过年的时候,很多家庭都要吃肉,或者可以吃红烧肉,因为肉本身就是有钱的意思,红烧肉就是来年富贵。这一天,有些家庭去买猪肉,有些家庭杀猪,他们家的猪年初开始喂,到年底达到200公斤左右。都是用玉米和黄豆粕喂的,又肥又壮。将杀好的猪肉分成许多块冷冻,外面的东北面一般是零下30度左右,是一个天然的冰箱,在猪肉上洒一层水就会冻上一层冰,反复几次在上面洒水很快就会形成一层厚厚的冰来密封所有的猪肉,这样可以保证肉的新鲜度,不怕被风吹干,不怕被老鼠吃掉等。杀猪之后还要煮一锅猪肉,酸菜,粉条,填血肠,把肥肉五花肉切掉。请邻居尝尝。

腊月二十七。家乡有句话:二十七,杀鸡。因为离过年只有一两天了,过年不允许用刀,所以会提前准备一些菜,比如鸡会选择在腊月二十七准备。记得家里宰杀鸡的时候,会选择羽毛光滑漂亮,脂肪大的公鸡来宰杀,让新的一年更快乐。

腊月二十八对面毛。美发通常是北方的习俗。美发其实是准备年货的,因为过年很少累,所以会提前准备。这一天我东北老家会调和白面或者粘米粉,包起来第二天冷冻,吃的时候蒸一下。

腊月二十九蒸馒头。豆包是用馒头和黄色的糯米面做成的。黄色的糯米面用少许热水拌好,然后放在热炕上。他们身上盖着被子之类的东西。老人拿出小笼包和豆包作为祭品献给祖先。小笼包上也点缀着红点和豆包,必须冷冻后存放在小仓房的大桶里(仓房是存放杂物的小房间)。我在老家吃粘豆包或者粘饼的时候,都是蘸猪油或者蘸白糖吃,这也是我老家的吃法。

腊月三十对联一般在腊月三十早上开始,晚饭前结束。红色春联表达了对新年的希望,烘托了浓厚的节日气氛,是以民间艺术形式表达传统文化的重要题材。贴春联也有很多值得注意的地方。贴得不好,会被人笑话。

传统贴春联的方法是对着大门的时候,上联在右边,下联在左边,横批字的顺序是从右到左。另一种是常用的粘贴方式。解放后,因为横排书写格式由左往右改,春联也可以左联右联,横排批序也是由左往右,适合人们的阅读习惯。

不仅是人们居住的房屋,还有存放杂物和食物的小谷仓、牛马、水井、鸡窝、猪圈等。谷仓,鸡窝,金公鸡和猪圈。除了春联,还应该把祝福贴在门上,把祝福和窗花贴在年画上。晚上应该在家烧一壶热水,倒进脸盒里。大家用毛巾擦身(当时农村没有澡堂)。老人说:一是摆脱旧年的尘埃,轻松过上好日子。第二,明天是“30”年,要穿新衣服,当年打了补丁的衣服要洗干净过年。

腊月三十,老家有两餐。早餐9点左右,下午4点,饭是年夜饭,年夜饭很丰盛。家家都吃饺子。晚饭前,家家放鞭炮,告诉村里的邻居,我们已经吃过年夜饭了。饭前要问候祖先,挂上家谱。如果没有家谱,就在墙上写一个“祖宗三代”,上面放供品。同时,欢迎灶神和财神回来。

万寿灯除夕30: 00,东北人点万寿灯,通宵亮着。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家家户户都要挂红灯笼,晚上也要点着,通宵不关灯,就是延年益寿,焚香。除夕夜,老人不准睡觉。无论是电灯还是油灯,都只能在第二天的第一天黎明时分关灯。

因为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我东北老家也有一个传说,“守岁老年”。这也是人们经常听到的一个传说,就是每年除夕夜,人们都把年肆虐的那一夜作为忍耐的门户。为了消磨时间,一家人聚在一起聊天,祈祷一个安全的夜晚。都说除夕,要保持年龄,等待新年的到来。

为什么要保持年龄?这是因为我国民间有一个故事:据说在古代,我们的祖先受到一种凶猛的野兽的威胁,它的名字叫年。岁月凶猛,以野兽为食。每年冬天,在山上找不到食物的时候,它就会下山去骚扰和捕猎人和动物,这让人们感到恐慌。后来发现它很怕火,很怕声音。于是,人们燃起篝火,敲锣打鼓,放鞭炮,通宵达旦,赶到荒山野岭,在冰雪中饿死。为了纪念这一胜利,人们逐渐形成了守除夕的习俗。

还有,垃圾晚上不能扔出去。看来除夕夜扔垃圾是不吉利的把钱扔出去。除夕夜打扫干净。大年初一和大年初一不会扔扫帚和垃圾。准备一个大水桶盛废水,当天不倒。聚财,据说正月初一是扫把生日,所以这一天不能用扫把。否则你会一扫运气,赔钱,引来“扫把星”,导致运气不好。如果非要扫地,一定要从外到内扫。这一天不能泼水,不能倒垃圾,怕赔钱。时至今日,这个习俗在我们家乡的许多地方仍然保留着。午夜,时钟的铃声应该设置为12点。铃声一响,外面就会响起鞭炮声和笑声。同时要给祖先的家谱和长辈磕头拜年,长辈要给年轻人压岁钱。

我们知道,压岁钱是汉族的一个古老习俗,意思是辟邪,保佑平安。压岁钱的初衷是消灾驱邪。人们认为孩子容易受到鬼鬼祟祟的攻击,于是用压岁钱战胜恶鬼,帮助孩子平安过年,祝他们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春节期间,长辈要把提前准备好的压岁钱装进红包里,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制邪物,因为“老”和“特”是谐音,晚辈拿到压岁钱可以安全度过第一年。一般新年倒数的时候,都是长辈给晚辈,表示自己老了。

我们在老家过年后吃冻梨。由于东北天气寒冷,有些水果冷冻后味道不同。最常见的是冰梨和冻柿子。众所周知,最纯的梨是冷冻秋梨。北方有一种梨叫秋梨,刚摘的时候又酸又涩,人们就摘了,直接放在树下,上面盖了一层叶子。冻秋梨酸甜,汁多。冷冻梨应该在吃之前在水中解冻。除夕夜后吃这些梨可以解酒去腻。

元旦吃饺子。在东北吃饺子基本都是提前包好的速冻饺子。第一天吃有硬币的饺子是好运气。几个饺子放1分钱或者2分钱硬币,谁吃谁一年就有好东西花,一切都很顺利。过年吃饺子是北方人的习俗。东北民间有除夕养老的习惯。除夕之夜,一定要吃饺子。在众多的饺子中,只有少数用硬币包裹(现在人们注意卫生,改用花生或其他坚果)。谁吃这种饺子,谁就预示着新年的好运和好运。吃饭时,长辈先盘腿坐在炕上,晚辈则先后磕头才吃饭。吃饭时,长辈一定要先吃第一口,晚辈才能拿起筷子吃饭。饭后,晚辈会出去给相处融洽的村里长辈和邻居拜年。

从正月初二开始,东北老家过年的传统娱乐节目是扭秧歌和踩高跷。扭秧歌的动作是走十字架,很简单。扭着跟踩着鼓是可以的,但是动作一定要灵活多样。男女皆兴高采烈,其乐融融。穿着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饰,化妆,穿各种炫目的服装,显得格外喜庆。旁边有鼓、锣、喇叭。秧歌队一般都是50多人甚至更多的人,走在村里小巷里,很热闹。有时大队会在村里组织秧歌表演比赛,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结束。

东北秧歌是北方劳动人民长期创造和积累的艺术财富。它起源于插秧耕田的劳动生活,与古代祭拜农业之神大丰收、祈福灾时所唱的颂歌和稗子歌有关。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农歌、凌歌、民间武术、杂技、戏曲等技艺和形式,发展成为今天的民间歌舞。

正月初二,很多传统文化习俗不能丢。东北年轻人大多在正月初二回娘家过年。公公每次都会做一桌硬菜,好吃,好吃,好客。在中国传统社会,女儿回到娘家是一件非常隆重的事情,这就是所谓的“省亲”。女儿出嫁,结婚第二天回娘家,当妈妈的会把第一天剩下的饺子给她,进家门会吃几个第一天的饺子,说明她跟父母是团团圆圆的。这一天,女儿是最不吝啬的,她给父母带来了从烟酒糖茶到衣服鞋帽的一切。

正月初三,元旦不仅是“红狗日”,也是“扫把日”。这一天,是时候开始打扫卫生了。东北人称正月初三为“扫把日”。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打扫完房屋和庭院后,每家每户在初一和初二都不会使用扫帚,以免扫光自己的财富。初三的时候,你可以把家里堆积的垃圾清理干净,要从外到内扫一扫,以示富贵。

正月初四,上帝接待上帝的那一天,人类所有的神都回到地球,晚上接待上帝。

正月初五,俗称东北碎五,是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节日之一。在旧社会,从第一天到第五天,人们有很多禁忌,比如不要用生米做饭,女人不要缝纫,卫生和打碎东西。过了第五天,这些禁忌就解除了,所以这一天就叫“破五”。这叫缝衣服。还有369年出门的习俗。元旦,俗称“破五”。海关注意在家休息,不要走远。在这一天,吃饺子,俗称“捏小人的嘴”,是东北地区一种流行的饮食习俗。因为包饺子的时候要用手沿着饺子的侧面捏。

正月初六,又称马日,是汉族人年老时的一个独特习俗。

在中国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方法来送穷人。但寓意基本一致,就是送走穷鬼。它反映了汉族人的传统心理,即在新的一年里,他们普遍希望告别旧的,迎接新的,送走旧的贫困和困难,迎接更好的生活。

人民节,正月初七,是农历正月初七。如果正月初七天气晴朗,人口安全,出入畅通。它象征着人类在新的一年里的福祉和幸福,所以七岁生日也被称为“人民节”,这是东北人吃饺子的习惯。

正月十五,我们老家叫元宵节,家家挂红灯笼,吃糯米和粘豆袋(南方吃元宵)。这一天,农村没有城市热闹,但也很快乐。还制作冰灯,倒入水,放入有色染料搅拌均匀。水不能完全冻结。把冰中间的水倒掉,放在蜡烛里点燃。还有就是把麦麸和柴油混合做成一个球,放在长村路两边。有条件的村庄也要用干木树技术生火,大人小孩都会去火上烤掉杂病。孩子们一边嚼着冻梨一边评论、嬉笑、玩耍,然后拍打全身。据说他们可以拍拍身上的污秽,迎来好运。

2月2日,是龙的升起日。2月2日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庆祝“龙头节”。在东北,节日里吃猪头肉、剪头发、踢踏舞是土吉利。

2019年1月12日

*

编辑:方、鞠红旗《白浪》编辑部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崇尚新闻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csxming.com/dujia/401024.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色的小游戏 团队建设与聚会的40种小游戏 下一篇: 超级债主 别让“超级债权人”动了我们的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