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崇尚新闻网 > 独家 > 正文

开放科学 数字社会的隐喻:开放科学

导语:原创 新传研读社 新传研读社 来自专辑数字社会写在前面2017年,digital society blog邀请了全球顶级的社交媒体研究者,以“数字社会中的隐喻”为题,撰写了十篇随笔。本期推送为你分享了其中对于“开放科学”一词的解读,也是我们对这一
原创 新传研读社 新传研读社 来自专辑数字社会

写在前面

2017年,digital society blog邀请了全球顶级的社交媒体研究者,以“数字社会中的隐喻”为题,撰写了十篇随笔。本期推送为你分享了其中对于“开放科学”一词的解读,也是我们对这一系列的最后一期推介。

在这篇文章中,贝内迪克特·费希尔和托尼·罗斯-海勒解构了开放科学的隐喻。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开放”,开放科学可以理解为同义反复或反义词。

旧酒换新衣:

开放科学的同义赘述

“开放”这个词已经深深植根于科学对自身的理解。年轻一代不断站在牛顿所谓巨人的肩膀上,让我们对科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现代科学的先驱之一罗伯特·默顿将“社群主义”视为现代科学的五大规范之一。默顿认为,研究成果的共有是科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另一个规范“利他主义”意味着科学家应该为社会利益而不是自身利益行事。另一位伟大的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认为,批判理性主义是科学怀疑论的哲学基础。他认为,没有所谓的“终极真理”,一切都必须保持开放,这样才能推翻它,重新开始。默顿和波普都认为科学是透明的集体事业,科学应该是开放的。“开放科学”这个新名词为人们对科学的期待提供了一个框架,这个框架可以很容易理解,或者已经发生了。因此,在这方面,开放的科学可能被认为是旧酒换新衣的代名词。

广义而言,“开放”也是数字叙事的关键组成部分。和开源软件一样,“开源”这个前缀代表着固有的线性封闭生产模式的终结。与此同时,一个可访问、分散和松散耦合的系统正在诞生。学术上,之所以可以抛弃机构和教学实体,是因为知识本质上是一种虚拟的存在,在线知识存储和分发的成本非常低。“开放科学”一词成功地将传统科学的自我形象带入数字时代,传统科学呈现出新的面貌。

科学再设计:

开放科学势在必行

学术研究始终是一个“正在进行时”的工作,其中的假设会受到频繁的重新论证。数字时代的来临使这种重新论证变得更加急切、快速。数字网络工具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学术研究的信息传播模式,很大可能消除先前阻碍学术信息流动的障碍,连接以前被边缘化的群体和新的技术代理人,并在其之间形成全新的互动与社群。这些可能性意味着以往“黑箱式”的学术研究现在得以开放,这促使学术研究的透明性、责任性、包容性、协作性和可复制性涌动起来。不过,不可否认的是,新技术带来的可能性难以完全克服根深蒂固的惯习和既得利益集团的阻力,一些潜在的发现、分享知识的新途径仍不够发达。

从这个意义上说,开放科学与作为一个实体相比,可以理解为一种迫切的需要,一种斗争的口号,一种实践的号角,或者一种使之成为可能的政治口号。政策制定者和科学资助者带头热情地使用这个术语。例如,欧洲委员会去年宣布建立“欧洲开放科学云”,德国研究协会也敦促研究人员允许其研究成果开放,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也宣布了全面开放研究成果获取的计划。这种做法仍在继续。对于科研机构来说,“开放科学”是一个完美的总括术语,可以用来概括所有希望通过技术手段开放获取公共资助研究成果的举措。开放科学的语义灵活性是一个优势,不同的群体可以因为共同的原则而走到一起。

革命的反噬:

开放科学的商业模式

与此同时,开放科学在表达上如此模糊,导致它很容易地被挪用。因此,我们或多或少都能看到,闭环模式的数字实践和产品都将“开放清洗”作为一种营销策略。根据《布达佩斯宣言》,开放获取意味着“免费和不受限制的在线可得”,然而版权立法的复杂性提醒我们,表面看起来的唾手可得的东西,却可能在实际的访问和使用方面存在诸多限制,以至无法真正达到共同协作或循环使用。例如,许多出版商要求作者限制其作品的商业再利用,或者不允许出现派生作品。

从这个意义上说,开放科学在商业中有着开放的解释。这个术语早已被商业出版商接受、利用,他们中的大多数都遵循着开放科学文章交换的黄金法则,即积极响应开放科学的号召免费上传科学文章,但背后则由研究人员或机构为文章处理费而买单。DEAL谈判是体现学术界束手无策的完美例子。德国机构曾尝试为文章达成“一揽子协议”,但迄今未获成功。随着寡头出版商越来越多样的经营组合,开放服务将会涵盖更广泛的研究周期,不论是评审、传播还是评估。说的残忍一些,对于商业出版商来说,开放科学是一种获得公共资金的策略,是一种在数字时代推销科学产品的商业模式。

选择性开启:

开放科学的反义对立

那么开放科学对研究人员的工作意味着什么呢?开放是这里经常宣扬的理想,但可能不会付诸实践。这在研究开放科学的一个特殊案例中尤其明显——数据的开放存取。一项关于研究中公开数据的调查显示,只有13%的被调查研究人员公开分享过研究数据,研究人员不公开数据的主要原因是为了防止其他研究人员在此之前公布他们的结果。

由此看来,开放科学术语中的“开放”也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的隐喻:一种对立。“开放”和“科学”可以理解为思维中的修辞对立。在研究人员的日常实践中,开放是一种选择性策略:除非分享有利可图,否则分享不是科学家的习惯。例如,很少有研究人员会介意他们在高影响力期刊上发表的文章是否可以公开获得,因为这将增加引用的数量。同时,很少有研究人员愿意公开分享数据,因为他们害怕在发表文章时失去竞争优势。开放科学也很有趣,因为如前所述,它可以被理解为古代科学思想的现代表达。然而,研究人员的数据和出版商文章的例子表明,“旧”产品有时比具有更多数字技术特征的“新”产品更受欢迎。这表明,只要对个人的激励不能与社会利益保持更好的协调,大多数研究者只会将开放科学视为众多策略之一。

总而言之,我们必须承认,开放科学与其说是一个目的地,不如说是一个消失在地平线上的点。根据不同的视角,可以理解为同义反复或反义词。术语的模糊性使其很容易成为商业出版商攻击的目标,并成为一种商业模式。政策制定者用它作为竞选口号。但基本共识是,开放科学可以有一个开放的解释。

清华大学新闻学院刘瑞华同学对本文有贡献

原标题:数字社会中的隐喻:开放科学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崇尚新闻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csxming.com/dujia/713551.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国安队刊 《国安队刊》遭举报禁止上市 历经坎坷终被叫停 下一篇: 七个月胎儿四维彩超 七个月胎儿“胎停育” 二胎妈妈却一点不知道 医生:孕妇无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