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崇尚新闻网 > 独家 > 正文

邯郸之战 战国纵横︱邯郸之战:一场延迟了秦国统一步伐的战争

导语:公元前260年到公元前257年,秦、赵之间爆发了两场以倾国之力火拼的大战。第一场是长平之战,秦军击败了赵、韩联军,前后歼灭赵军四十五万;第二场是历时十七个月的邯郸之战,赵、魏、楚数十万大军击败秦军,还趁势收复了大片失地。邯郸之战虽然不如长平之战那
公元前260年到公元前257年,秦、赵之间爆发了两场以倾国之力火拼的大战。第一场是长平之战,秦军击败了赵、韩联军,前后歼灭赵军四十五万;第二场是历时十七个月的邯郸之战,赵、魏、楚数十万大军击败秦军,还趁势收复了大片失地。

邯郸之战虽然不如长平之战那么出名,但对其他国家局势的影响却比长平更大。邯郸之战也产生了许多耳熟能详的成语典故,如偷符救赵、志愿服务、鹤立鸡群、徒劳无功、不遗余力等。所有这些事件都充满了大国和强国。

缘起:赵国毁约

秦王四十七年九月,秦与赵昌平之战以赵惨败而告终,主帅派人向秦王讨要“精兵良将”,“欲灭赵”。但第二个月,他被征召入伍,从田雷回到朝鲜。至于白起被召回的原因,《史记》中的说法是赵国派谋士离间秦国丞相范雎与范雎的关系,诽谤秦国赵翔,因为他嫉妒白起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秦昭·王祥的老年人形象

白起虽被召回,但秦国攻赵的既定方略没有变,秦军在王龁、司马梗的率领下继续对赵国发动进攻。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占领了上党地区和太原郡,甚至还攻取了距离赵都邯郸仅六七十里的武安。

赵虽然节节败退,但他也在奋力拼搏。秦军攻下武安后,成了强弩之末。自秦军进入昌平以来,这场战争已经持续了9个月。在长平歼灭赵主力,秦兵卒亦“死者过半,国内空”;出现了“国空民饿”的局面。秦国一时半会灭不了赵国,但一旦楚、魏、齐等国卷入秦赵战争,秦国将处于极其不利的境地。这场战争虽然把赵国带到了崩溃的边缘,但也把秦国带到了危险的境地。最后,秦王赵翔会见了赵的特使赵昊,开始了和平谈判。

纵然是和谈,秦昭襄王也要摆出盛气凌人的架势,他要求赵孝成王本人来秦都咸阳以显示赵国和谈诚意。这下可引起了赵国朝廷的激烈争论。四十年前楚怀王入秦被扣之事一直在警醒各国——虎狼之秦不可信,但是为了江山社稷,赵孝成王还是不顾群臣反对,赴秦和谈。《史记·虞卿列传》载:“赵王入朝,使赵郝约事于秦,割六县而媾。”秦昭襄王四十八年正月,秦国罢兵。

赵回国后,以大臣余庆为首的反秦派坚决反对割让领土给秦。余庆的理由很充分。秦对的进攻可以说是不遗余力。秦的前锋们并不同情赵的悲惨处境,而是筋疲力尽。现在,赵把不能占领的六座城让给秦是不明智的。况且割让领土给秦国,并不能保证秦国明年不会攻打赵国。秦对土地的渴望是无穷无尽的。如果面对秦国的威胁,赵国每次都会为了和平而伐地,那么总有一天赵国会无地可伐。余庆认为与其把这六座城割给秦国,不如把它们送给齐国、楚国、魏国,组织诸侯一起攻打秦国,这样就可以占领秦国的土地作为补偿。

余庆

虞卿的主张再度引发了赵国群臣的激烈论战。赵孝成王反复权衡,自觉不能一错再错,最终采纳了虞卿的建议,撕毁合约,拒不割地,积极备战。赵国君臣“早朝晏退,卑辞重币,四面出嫁,结亲燕、魏,连好齐、楚,积虑并心,备秦为务”。这一年,赵国将灵丘送给了楚国令尹春申君黄歇作为封地,建立了赵、楚联盟。

赵之所以敢撕毁契约,根本原因是赵君臣认为赵还能抗秦。自从在骑射之后,赵的军事实力一直在上升,没有输给秦。谋士说“秦、赵交战五次,秦再胜,赵三次”。——陈仍有信心再战,战胜秦。当然,我们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考虑,那就是赵人认为即使再被打败,他们也不会死。

秦围邯郸与诸侯救赵

面对赵的违约和负盟,秦国自然派兵讨伐,但长平之战后,秦国也需要休养生息一段时间。相信秦会在第二年发动进攻。然而,他们低估了秦战争机器的作战效率。八个月后,秦王四十八年九月,到达赵国首都邯郸。

邯郸赵王城遗址夯筑城墙

秦军主帅的最佳人选应该是白起,但白起称自己正在生病,无法统军,毕竟此时白起已经六七十岁了。秦昭襄王年纪比白起还大,权衡之后,没有勉强白起,而是任命了一位叫做王陵的人为主将。此人在史料中仅此一见,也不知是沙场宿将还是秦廷新贵。但面对攻城战,纵然是名将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孙子兵法》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进攻一方可能付出了巨大的人员物资损耗,但毫无所得。王陵就是这样,率军猛攻邯郸数月,结果败多胜少,损失惨重,不得不请求增兵。秦昭襄王四十九年正月,秦国援兵到达前线,王陵向邯郸发动了一次大规模进攻,结果再度惨败,损失了“五校”的兵力。“校”是次于将军的高级武官,“一校”的兵力从一两千到上万不等,战时人员编制比较充实,秦军应该损失了数万人。眼看王陵取胜无望,秦昭襄王却并不打算罢兵,而是决定换将。

秦王赵翔想让田雷取代陵墓。这时,田雷已经康复,但他对战争并不乐观。白起认为:“你若远涉河山,争夺都城,赵应在内,群臣攻之,必破秦军。”秦王派丞相越来越恨,最后干脆说自己又病了。秦怒曰:“此事略白,吾不能灭?”于是派大将伐赵而不立墓,结果“八九月围邯郸,死伤无数”。赵还派兵攻打后方的粮道,导致秦军士气不稳。

随着秦军的进攻屡屡受挫,诸侯对秦、赵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最初齐、魏两国是与秦国合作攻赵的,《战国策·秦策三》载:“秦破马服君之师,围邯郸,齐、魏亦佐秦伐邯郸,齐取淄鼠,魏取伊是。”然而,随着顿兵坚城之下的秦军屡战屡败,魏国的立场开始动摇。

当时魏国的郭俊是魏安的傩王,他还有一个弟弟,信陵君魏无忌,以谦逊善良著称。他们的姐姐是赵国丞相平原君的妻子赵胜,而平原君是赵国的叔叔程潇。和妻子多次写信给和的信陵君,希望魏能救赵。然而,在这个时候,魏安的傩王有些害怕秦国。当年他继位后,与秦国交战,联合赵国和韩国,苦战十五万大军,在华阳与秦国交战,遭遇惨败。从这些惨痛的经历中吸取教训后,他开始调整对外战略,基本保持对秦的顺从或和平。秦朝包围了邯郸,魏安的傩王原本想趁乱占领一些土地。后来才发现秦是真的想灭赵,他还是明白了唇亡齿寒的道理。在和信陵君的劝说下,傩王派大将率军去救赵。

秦国听闻此事,立即遣使者告诉魏安僖王:“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魏安僖王犹豫了,环视诸侯,除齐国曾攻赵外,楚、燕、韩对这场战争都持观望态度,如果魏国过早卷入这场被战争,似乎并非明智之举。于是,他命令已经行至荡阴的晋鄙停止前进,就地驻军。

平原君和他的妻子不得不再次向辛灵君求助,因为辛灵君是一个侠客,更不用说救他的亲人了。他多次发动一伙人与傩王谈话,但傩王不仅不为所动,还派大将到赵国劝说赵国尊秦王为帝,以换取秦国的退出。看到这种情况,辛打算带领众人到赵去送死。这时,被信陵君留下的隐士侯英提出了一个绝妙的计划。他先是让信陵君去请魏安·王诺最喜欢的妃子如姬来偷魅力。信陵君曾为如姬报过杀父之仇,如姬一直感激她的恩情,于是冒险偷了军队交给信陵君,随后,侯英推荐强人朱海陪信陵君去金碧营接管军权。金碧查看了军事符号后,仍然怀疑辛灵军是否真的是王命,拒绝交出军权。于是朱海趁金碧不备,袖中藏着四十斤铁椎,当场将金碧杀死,辛灵军得以接管军权。随后,信陵君挑选了8万精兵,抵达邯郸。

战国秦

魏军到达邯郸不久,春申君率楚国援军也赶到了。楚军是平原君亲自请来的,这其中还有个毛遂自荐的故事。《史记·平原君列传》记载,平原君赴楚求救前,想在自己的门客中挑选二十名随从,结果只有十九个中意人选。这时有个叫毛遂的门客自告奋勇,愿随同前往。平原君对毛遂的能力表示怀疑,因为他作为门客的这几年一直默默无闻。毛遂说,以前没有表现的机会,现在正是他脱颖而出之时。平原君想了想,就带上了毛遂。面见楚国君臣时,平原君向楚考烈王反复陈述利害关系,“日出而言之,日中不决”。见此情景,毛遂持剑上前,以武力胁迫楚考烈王答应出兵救赵。随后,平原君、毛遂与楚考烈王歃血为盟。事定,平原君称赞毛遂:一人之辩,重于九鼎大吕;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这个故事很有戏剧性,有些细节应该是文学创作。事实上,出兵救赵是楚国的既定战略。去年,楚国命令尹春申接受赵国公国,这意味着楚国打算联合赵国抵抗秦国。只是在出兵的时候,楚国的想法和魏安的傩王一样,不想太早介入。他们希望秦、赵两败俱伤,然后出兵,这样他们就有更好的胜算,在以后的谈判中有更多的筹码。这是战国时期各国常用的方法。

邯郸解围

魏国和楚国的援军何时到达邯郸,没有明确的历史。根据现有史料,大概是在秦四十九年八月至九月之间,也就是秦围困邯郸一年之后。有两个史料可以作为证据。《史记·秦本纪》载:“秦四十九年,十月,张汤将军袭魏,为捐福寿,亦将其砸碎。”这里有两个错别字。十月是秦历的开始,年底应该不会再有十月了。学者指出,“十月”应该是“九”的错误。而且,“才”应该是“葵”的错。根据古代竹书的记载,“葵”也叫“燕”,它的位置位于今天河南省的西北部。秦国镇守葵城的官员在魏的进攻下弃城逃回秦国,秦王下令处死他们。秦王五十年十月,“张汤攻郑,拔之”。这里的“郑”应该是“燕”,也就是说,魏国攻下葵城后的第二个月,秦唐就把葵城夺回来了。

既然九月份秦、魏之间已经互相攻伐,说明之前信陵君已与秦军开战,而且我们可以推测出魏安僖王应该是默认了信陵君的行为,并与秦全面开战。

当楚军也到达邯郸附近时,赵、楚、魏三国联军乘虚而入,联军不仅人数众多,而且人才济济。赵军有廉颇、乐城;储君有泾阳;信陵君中也有不少懂兵法的人,后来这些人编了一本叫《魏公子兵法》的书。联军将星,秦军屡败。史书上说“春日、魏公子袭兵数十万,秦军更失”,白起感慨道:“秦王不听臣计,今日如何!”秦急怒,遣再问。田雷不想毁了自己的名声,所以他以病情恶化为由支支吾吾。秦大怒,命将贬为一等兵,迁殷宓。装病到底,说自己病得很重,不能行动,秦王赵翔答应暂时留在咸阳。

百奇老人形象

王龁率秦军与联军激战了三四个月,战争的范围扩大到太行山以东、黄河下游河段以西的南阳、河内地区,双方反复争夺一些重要的军事据点。《史记·秦本纪》载,秦昭襄王五十年十二月,秦军增兵汾城。这个汾城在黄河北岸,与广武隔河相望。汾城是当时黄河下游的战略要地,原属韩国,秦昭襄王四十三年被秦国攻取,至此又被联军攻占。联军占领汾城是为了切断秦军补给。当时,秦军进攻邯郸,军需物资都是从渭水入黄河,经过黄河沿线的各个秦军据点,最后走一段陆路送到前线。沿线的这些军事据点维系着秦军的生命线,所以秦军才会增兵汾城。

秦国的援军并没有扭转前线的局势。12月,盟军在邯郸城下对秦军发起总攻,秦军大败。首领王魁率领残部逃往汾城秦军营,副将郑安平率领两万人向盟军投降。邯郸的解围。

听闻败讯,火冒三丈的秦昭襄王没有反思自己的错误,而是迁怒于白起,命其立即离开咸阳。白起方“出咸阳西门十里,至杜邮”,宰相范雎又向秦昭襄王进谗,说白起心怀不满,口出怨言,于是秦昭襄王直接赐剑让白起自裁。白起堪称战国数一数二的将才,只是过于残暴,杀戮太重,然死非其罪,令人唏嘘。

《战国策·秦策三》说:“秦必攻邯郸,七月不降。”秦王赵翔四十八年九月至秦王赵翔五十年十二月的邯郸之战,与《战国策》中提到的十七个月是一致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场战争是秦一时冲动的结果,秦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战后局势

邯郸解围后,战争并没有停止。联军主力直指汾城的秦军。秦王五十年二月,在汾城与光武之间修筑黄河浮桥,与联军展开激战,击破联军,“斩首六千人,杀晋楚二万人”。张汤、王奎获胜后,俘虏了、赵忠,将辛忠改名为“安阳”。然而,这些胜利并不能扭转秦军的全面失败。赵、魏、韩、楚发起了“收复失地运动”。赵收复武安、太原;魏攻下“陶魏之地六百里”;韩国收复了大片汝南。

邯郸之战示意图

赵、魏、韩、楚形成的合纵联盟也日益巩固,秦军占领新中后几个月,赵军又夺回新中,秦昭襄王五十一年,秦国再度攻打新中,魏、韩、楚救赵,秦国撤兵。此后数年,秦国虽然也不断出兵攻击各国,甚至还灭了东周和西周两个小国,但其相对衰落的势头却不可避免。赵国逐渐恢复了元气,并一直与秦抗争,成为合纵联盟的重要组织者和领导者;魏国军事实力迅速提升,十数年间,东征西讨,屡战屡胜,“兵四布于天下,威行于冠带之国”;楚国北灭鲁国,西却强秦,南征百越,“当是时,楚复强”。

邯郸之战的失败,削弱了秦国对山东六国的侵略攻势,甚至有三四年的时间,秦国都没有对六国发动战争。从后来的历史来看,这场战争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秦灭六国的步伐。

参考文献

杨宽。战国史料年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

张培瑜.中国先秦史历表.济南:齐鲁书社,1987.

张。《秦史记》的编纂与研究。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7。

王先勇.《史记·秦本纪》“其十月”考辨.文献,2008.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崇尚新闻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csxming.com/dujia/780296.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庞妻无度神医世子妃 关于世子妃的穿越小说 甜宠文 男主宠妻无度 把她捧在掌心宠 下一篇: 笔架 天下文枢牌坊做成笔架 文创展脑洞大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