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崇尚新闻网 > 民生 > 正文

中国震撼世界 童世骏:富裕起来的中国人 面临怎样的精神挑战

导语:华东师范大学哲学教授、哲学家童最近出版了他的新书《当代中国的精神挑战:童讲座》。本书收录了童的20篇演讲和对话,主要是对当下备受关注的一些哲学命题和哲学思想进行较为深入的学术探讨。在这些演讲中,童世骏以哲学的视角审视了许多社会议题,“5·12”大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教授、哲学家童最近出版了他的新书《当代中国的精神挑战:童讲座》。本书收录了童的20篇演讲和对话,主要是对当下备受关注的一些哲学命题和哲学思想进行较为深入的学术探讨。

在这些演讲中,童世骏以哲学的视角审视了许多社会议题,“5·12”大地震之后汶川地震捐款、公交车爱心专座引发的争议等,以语言的力量诠释“中国人向何处去”。童世骏在书中说:对当今中国的精神生活来说,着书立说“解释世界”固然重要,但身体力行“改变世界”才是真正的关键。

当代中国的精神挑战——童的演讲

这本新书为什么命名为《当代中国的精神挑战》?因为2004、2005年左右,童世骏和他的团队做了一个当代中国精神生活的调查研究。从某种程度上,这是对于社会学家陆学艺的中国社会分层研究的呼应,在陆学艺的研究中,主要根据中国人的物质生活状况、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划分中国社会阶层,童世骏和他的团队认为,考虑当代中国人,不能只看物质怎么样,社会地位怎么样,也要看精神状况怎么样,就做了关于当代中国人精神状况的研究。十多年过去,这个问题愈加重要。

7月22日,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童教授、教授、顾洪亮教授做客思南文献馆,与读者分享对当代中国精神生活的思考。

讲座现场,左二:童、、顾洪亮

物质领域的成就也有精神上的意义

2009年,童世骏在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做了一个演讲,题为《当代中国的精神挑战》。从2009年以来,中国社会发生许多变化,这些变化都影响到今天中国人的精神生活。首要的变化是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此,童世骏认为,物质领域取得的成就,也有精神意义。

他特别提到精准扶贫的例子。对于那些仍然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来说,当务之急是解决物质生活,这同时具有精神意义。只有走出物质贫困,才能走出狭义的绝望。脱贫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但是,童也指出,两者的关系并不简单,即物质生活提高了多少,精神生活也会相应提高多少。因为精神生活涉及身份、意义和价值。“身份就是我,为什么我们连衬衫都不想撞一撞,那就是我生在这个世界上,我就是我,而且我不想和别人一样。当我和校长穿同一件衬衫时,我有时会感到尴尬。”然后就是意义。童笑着说,人生最难的就是无聊。“我们的老同学从国外回来后,他们经常说一句话,那个地方太无聊了。所谓无聊是没有意义的。”分辨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是有价值的。童特别提到了最近关于坏人变老还是老人变坏的争论。“这种现象的关键是,好与坏的区别已经没有了,对与错的区别也没有了。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老年人身上,大家会更加失望,因为成长的过程就是要知道好与坏、对与错的区别。不同的是,这就是价值。”

尽管物质生活的改善有精神意义,但童世骏也提醒我们,我们今天到了不能通过指望走出贫困来改善精神生活的阶段,而是通过更多的努力,来改善精神生活质量。

因为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通过物质改善精神生活,其边际作用已经降低。进一步提高精神生活的质量,对精神生活本身做出更大的改善是非常重要的。

另一个精神挑战的重要背景是交往手段发生的变化。“昨天我跟一个同事坐高铁从北京回上海,我做了一个小调查,我在车间里兜了一圈,然后拍了照在微信圈里发,在那么大车厢里只有一个人正在读纸质书,其他人都在看手机。我们有的同事说,不对,人家看手机也在看书,确实手机上有很多书可以看,但我留意了一下大家在看什么,没有一个人在看书,都是在看微信、视频等等。”童世骏认为,这个现象非常值得从精神生活角度去关注,一方面精神生活依赖于技术条件,现在的技术条件大大改进,但是实际的情况是那么多人在火车上,完全是闲暇的时间,因为干不了别的,在干吗呢?这个非常值得我们关注。

对于童举的这个例子,认为是不完整的。他问:“即使你在火车上读书,这是他们的精神生活吗?”好像每天都在看书,不看书好像就觉得无聊。"陈卫平对知识分子进行了这样的盘问。"我们创造了许多精神产品。我们为什么要创造这些精神产品?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很多知识分子,在创造这些精神产品的同时,并不意味着我们拥有高尚的精神生活。比如我们创作精神产品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只是为了评职称,有时候是为了拿稿费等等。问题。"

陈卫平认为,这对当下提出了一个问题,精神产品的创造者,是不是同时就是精神活动的引领者?他认为实际上是打折扣的。

童。网站信息

中国如何处理精神问题,对世界有示范意义

中国富人接下来会怎么走?童引用的话说,中国人民应该为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他们如何才能做出更大的贡献?今天,“是中国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时候了”,这也意味着中国将走向何方,它将日益影响世界走向何方。中国往哪里去,归根结底,中国人往哪里去;中国人去哪里,归根结底是物质生活丰富,其次才是精神生活。

对于中国向何处去这一时代课题,陈卫平援引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述》里提到的,中国新民主主义文化要怎么发展,要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这也是指出了中国精神生活的方向。“但是那个时代是什么时代呢?是一个中国被震撼的时代。就是中国近代以来,被西方侵略者炮声震撼,中国人开始觉醒了。现在到了中国震撼世界的时代。因此在这样一个中国震撼世界的时代,对中国人的精神生活来讲,我们需要来加以研究、讨论,然后我们要来加以实证地考察、调查。”

在童的《当代中国精神工程》中特别提到一个数字,即中国精神信仰的数量,这是一个信仰的问题。改革开放之初,潘潇提出的“人生之路为什么越走越窄”的问题,是一场信仰危机。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深入,这方面的挑战应该说起步更多。

我们从哪里寻找精神信仰?陈卫平指出,一种是从马克思主义、革命传统、社会主义价值观去寻找我们的信仰,这是我们所提倡的。另外一种,从中国的传统社会里面去寻找它的精神信仰,这也是当前儒家思想复兴的背景。但是陈卫平提出疑问,如果回到传统社会的思想当中去,能否回应我们今天的精神生活的挑战?

童认为,整个世界的现代化趋势与中华民族的民族特征实际上有着非常重要的重合。当今世界,宗教极端主义盛行,宗教战争和教派冲突时有发生。问题非常严重。经济现代化、文化现代化和精神领域传统的复兴交织在一起。中国文化未来的成功尤为重要,因为中国文化与典型的现代化高度重合。

“在世俗化的条件下,人是不是仍然有独一无二的认同?人仍然有丰富的意义,人是不是仍然有明确的价值标准?这不仅是当代中国的精神世界,也是当代世界的精神挑战。同时也意味着中国人的责任,选好我们自己的路,不仅仅是对我们这块土地上民族的生活有影响,其实在全世界都有启发意义,甚至是示范的意义。”童世骏说。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崇尚新闻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csxming.com/minsheng/829937.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台湾火车18p 台湾火车18P事件 一女主与18男在火车上发生性关系 下一篇: 猫的颜色 小猫生下来为什么不像父母的颜色?猫咪毛色的遗传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