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崇尚新闻网 > 时政 > 正文

监察法规定 《监察法》中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适用

导语:原创:熊小刚点击上方“人民法治”订阅!完善刑事诉讼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改革部署。2018年3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也将这一机制正式纳入职务犯罪处理程序。该法第31条规定,涉嫌
原创:熊小刚

点击上方“人民法治”订阅!

完善刑事诉讼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改革部署。2018年3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也将这一机制正式纳入职务犯罪处理程序。该法第31条规定,涉嫌职务犯罪的被调查人自愿认罪认罚。有自首、同罪供述、退缩或者重大立功表现之一的,经领导集体研究,上一级监察机关批准,监察机关可以在移送人民检察院时提出从宽处罚。为切实配合监督法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实施,进一步巩固改革试点成果,2018年10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在吸收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确立了认罪认罚可以依法从宽处理的原则。至此,《刑事诉讼法》和《监察法》在法律形式层面实现了认罪认罚从宽的并行运行。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基本内涵和概念

▲▲▲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对涉嫌职务犯罪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果自愿认罪、真心悔罪、接受处罚,可以从宽处理的法律制度,是实体规范与程序保障相结合构建的综合性法律制度。从定位上看,是党和国家始终坚持的重要刑事政策的制度化。我国《刑法》规定了自首从宽的相关制度,《刑法修正案及量刑标准指南》也对自首、退赃、追缴赃物设定了相应的从宽原则。该监督法中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设计,是党中央适应新形势,及时惩治职务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职务犯罪将在坚持上述宽严相济司法理念的基础上,准确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不仅要求实质上的宽严相济,还要求在侦查、起诉、审判等诉讼环节简化程序,缩短诉讼流程,避免因案件久拖不决而侵犯被告人权利,这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具体化、制度化。更重要的是,随着刑事案件数量的不断增加和司法改革中法官、检察官岗位制度的基本建立,将构建认罪认罚从宽案件的良性执行和协调机制,通过简化程序,更优化地配置司法资源,提高反腐败工作效率,进而在更高层次上统一处理职务犯罪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两部法律中坦白与从宽适用程序的区别

▲▲▲

虽然《监察法》中的认罪认罚制度早于《刑事诉讼法》,但其制度起源于刑事诉讼领域。两个法律规定的含义是一样的,即对被调查人和犯罪嫌疑人实行宽严相济的刑事责任。但申请程序存在一定差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适用范围上,《监察法》针对性强。由于宽严相济是贯穿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的一项基本刑事政策,《刑事诉讼法》中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于所有刑事案件,就像自首和坦白一样,没有特别的范围限制。《监察法》作为一部特别法,以建立“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反腐败机制和积极防控滥用公权力为预设目标,专门针对职务犯罪案件,适用范围较为单一和特殊。

在审批程序方面,《监察法》要求更加严格。《监察法》规定,对监察机关的宽大处理建议有两种,一种是认罪认罚加附加条件,另一种是检举揭发。其中,第三十一条规定,涉嫌职务犯罪,被调查人自愿认罪认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领导集体研究决定”并“报上级监察机关批准”后,监察机关方可提出从宽处罚的建议。该程序主要结合监察机关办理职务犯罪案件的特殊要求。侦查部门侦查完毕后,审判部门需要审查后提交监察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即领导集体研究后移送审查起诉。此外,上级监察机关的批准,体现了上级对下级办案的监督。然而,《刑事诉讼法》在提出对一般刑事犯罪从宽处罚时,并不要求相应的审查程序。由此可见,监察机关对职务犯罪从宽处理的要求更加严格。

在制度设计上,与公安机关办理侦查案件有较大区别。体现在职务犯罪侦查阶段,如果被侦查人有重大贡献或者案件涉及国家重大利益,与公安机关办理侦查案件有较大区别。如《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二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自愿、如实供述涉嫌犯罪事实,有重大立功表现或者案件涉及国家重要利益的,公安机关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批准,可以撤销案件,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也可以对其中一项或者数项涉嫌犯罪不起诉。侦查阶段,有重大立功或者涉及重大国家利益等两类特殊情况需要撤回的,公安部应当提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批准撤回。对有重大立功表现或者涉及国家重大利益的案件,检察院认为可以不起诉的,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级别报请最高检批准不起诉,侦查机关可以启动撤诉程序。但在《监察法》中,对于职务犯罪有重大立功表现或者案件涉及国家重要利益的,监察机关向检察机关提出从宽处罚,但监察机关不能启动撤诉程序,只有提出从宽建议的权利。根据《监察法》的规定,对于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职务犯罪案件,监察机关无权撤诉,也不能启动撤诉程序。

综上所述,职务犯罪的认罪认罚从宽高于侦查阶段一般刑事案件的标准。两部法律在认罪认罚从宽的适用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标准不一致、程序不协调等问题,如“法与法衔接不畅”。因此,在监督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要构建更加高效优质的反腐机制,就必须应对""

“法与法衔接”背景下认罪认罚制度规范适用的建议

▲▲▲

在适用认罪认罚制度办理案件时,要重点加强对职务犯罪嫌疑人的认罪认罚审查,在追求司法效率的同时,要加强对犯罪嫌疑人合法权利的维护,实现司法公正。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加强对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自愿性”的审查。从程序上看,犯罪嫌疑人一旦认罪认罚,随着诉讼程序的简化,基本上选择放弃对事实和性质的辩护权,失去了为自己无罪辩护的机会,也失去了法律提供的一些正当程序保护。犯罪嫌疑人必须出于自己的意志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而不是被强迫、欺骗或者引诱违背自己的真实意愿进行供述。这关系到“不能强迫任何人为自己的罪行作证”,关系到在刑事诉讼中保护人权。因此,在《监察法》实施过程中,“自愿”审查职务犯罪被调查人的认罪认罚是程序的重中之重。这样既可以防止部分被申请人在受到胁迫或者诱导的情况下作出虚假供述和处罚,避免冤假错案的发生,又可以减少在诉讼过程中反悔的概率,从而保证诉讼效率。因此,在办理认罪认罚案件时,应坚持自愿原则,确保犯罪嫌疑人充分理解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程序规定和法律后果。承认司法机关对其犯罪的处理意见,没有任何外力或者没有明显的外力,即认罪认罚不具有强制力,是行为人的主动行为。在被调查人自愿接受供述和处罚的程度上,应当以外在主义为基础,即接受处罚要求行为人对犯罪的预期法律后果即刑事责任和刑罚作出普遍、一般的同意和认可,但并不完全要求行为人对犯罪的刑罚幅度、种类、期限、附加刑和执行方式作出预期和认可。主要原因是受访者对职务犯罪的具体刑罚种类和刑罚模糊,认知多局限于一般罪名。即使被调查人对刑事责任有明确的认知,但基于实际侦查和移送起诉过程中犯罪事实的变化,刑事责任的实际认定也会发生一些变化。此外,为了明确被调查人认罪认罚的主观意愿,需要以书面形式予以保证,以保证其认罪认罚的合法性和真实性。

明确认罪认罚从宽的范围标准。从宽处理应从实体和程序两个方面考虑,即实体从宽和程序从简。在实质从宽方面,最高人民法院2017年3月9日发布的《关于普通犯罪量刑的指导意见》规定,从宽幅度应当综合考虑如实供述罪行的阶段、程度、严重程度和悔罪程度来确定。具体体现在: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可以减轻基准刑20%以下;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同类较重犯罪的,可以减轻基准刑10%-30%;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避免特别严重的后果,基准刑可以减轻30%-50%。对于在法庭上自愿认罪的,根据犯罪性质、犯罪严重程度、认罪程度和悔罪表现,基准刑可以降低10%以下,依法自首或者坦白的除外。《监察法》适用时可参照上述标准执行。在程序从宽方面,对轻微职务犯罪可以采取轻微强制措施。考虑到监察机关办案的特殊性,在规定范围较广的情况下可以适当调整,但要明确具体,便于各地统一标准。

加强监、检、法部门联动。有序推进认罪认罚贯穿于从侦查、审查起诉到审判的整个诉讼过程,需要监察、检察、法律等部门协同配合。要随时加强沟通,建立联动工作机制,共同推进职务犯罪认罪认罚案件高效审理。一方面,分享职务犯罪的量刑标准、方法和经验,使监察机关、检察机关对量刑工作有了更清晰、更全面的认识,与被调查人、犯罪嫌疑人达成量刑协议时更加准确、合理,使认罪认罚“从宽”更加明确、透明、有效;另一方面,法院要对适用职务犯罪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案件进行公开审判示范,邀请监察机关、检察机关等人员参加审判,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共同改进。

负责编辑:杨天怡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崇尚新闻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csxming.com/shizheng/780149.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体重过100斤女明星 原创 盘点体重超过100斤的女明星:柳岩杨紫不算什么 看到第7个真佩服 下一篇: 公帑 大明王朝公器的冗赘与浮滥:那些虚靡公帑的僧道与传奉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