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崇尚新闻网 > 要闻 > 正文

北京高中生 北京高中生自费拍“跨性别”电影:想让更多人了解这个群体

导语:电影《逃离》海报北京青年报7月24日报道,在暑假刚刚过去的这一周里,一部由中学生自制的电影,近日在学生中放映。影片名为《逃离》,镜头对准的是性少数人群,整部影片从编剧、拍摄到表演、制作,全部由人大附中高三毕业生完成。这一题材既新锐又敏感的电影,竟

电影《逃离》海报

北京青年报7月24日报道,在暑假刚刚过去的这一周里,一部由中学生自制的电影,近日在学生中放映。影片名为《逃离》,镜头对准的是性少数人群,整部影片从编剧、拍摄到表演、制作,全部由人大附中高三毕业生完成。这一题材既新锐又敏感的电影,竟出自一群中学生。学生群体如何进行性教育的自发探索?学校的性教育应如何改革?这部前卫的中学生电影,引发师生及家长的热议。

这部电影讲述了“跨性别”中学生的故事

影片《逃离》讲述的是一名跨性别高中生对自我性别的探索。所谓的“跨性别者”指的是心理性别与生理性别不一致、不认同自己生理性别的人。影片主人公张望安是一位高中男生,但心里总是觉得自己应该是女生,而且他只敢在家长不在家的时候穿裙子、化妆、涂指甲油。

故事梗概是高中男生程泽热心善良。当英雄张万安小时候被同学嘲笑时,他帮助了他。长大后,他在微信上假扮女孩,和假扮张万安的女孩安吉成为了朋友。然而,程泽真实身份的曝光和女孩叶子琪的爱情让张万安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同学顾军,眼里什么都看得见。她希望帮助张万安认清自己,鼓励他做最真实的自己。在探索的道路上苦苦挣扎后,张万安终于意识到自己是个变性人,喜欢男人。

37名高中生自费建剧组

校园拍摄

为何要拍摄一部性少数群体的电影?这是许多人对中学生这一大胆创作最大的疑问。人大附中国际部高三毕业生、导演胡然然给出的答案是,他们真实存在,甚至她的朋友中也有属于这一群体的人,“然而现实是不仅仅是家长,甚至是我们这一代,好多人却并不了解,也并不理解这一少数群体。”2016年中国跨性别群体纪录片《有性无别》,给了胡然然很大的启发,让她决心拍摄这一特殊题材的影片,制作团队也从她3个同班同学扩大到人大附中高一到高三37名成员。

这部由学生制作的电影看似不专业,但长达75分钟的电影却占据了学生的整个高三。作为国际部的学生,创作人员在大四第二学期完成大学申请的准备工作后,开始致力于这部电影的拍摄。影片70%的场景都是以人大附中校园为背景。因为没有经费,所有的设备和服装都是学生自己提供的。所以,虽然片中很多角色的上衣都变了,但下装基本都是人大附中的校服。

剧本的创作,是学生完成这样一部新锐题材电影最大的挑战。为了完成这部电影,导演胡然然研究了许多同一题材的电影和纪录片,《有性无别》、《丹麦女孩》、《男孩别哭》等电影,反反复复拉片拉了几十遍。

此外,她还找到了一个跨性别中心,开始不断接触跨性别人士,在中心听课,不断与讲师沟通,反复修改剧本。

“男主”挑战女装 揣摩女生细节

剧中饰演跨性别男主角的演员张玉阁,也是人大附中的高中毕业生,还是个男孩。在电影中,他有很多女装的镜头,为了更好地传达跨性别者的特征,他必须表演一些最能体现女性的微妙动作,涂指甲油,把松散的头发放在耳朵后面,侧着头凝视窗外...这对张玉阁来说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拍摄过程中,张宇歌说他曾一度无所适从。“我们的化妆是在学校教室里完成的,踩着高跟鞋,穿上女装,自己突然不会走路了。出教室之后迎面就碰到了学弟,场面一度非常尴尬。”在剧组女同学的指导下,张宇歌慢慢找到感觉,甚至一路从学校走到地铁再到商场,都没有被人认出来他是男生。

“当我穿上旗袍,穿上丝袜,披上柔软的卷发,我会把自己想象成老上海的一个女孩,盯着床边的夜色,想着心爱的人。电影中这一段的背景音乐取自《花样年华》,光听就能回忆起苏丽珍婀娜多姿的身材和线条……”张玉阁说。

虽然拍摄过程很挑战,但张宇歌表示对于饰演这样的角色,并没有任何排斥,因为他身边有同学和朋友也属于这样的群体,只是由于自己本身并不是跨性别者,对于能否演好这个角色,有一些担心。

辩论

支持方

一些老师和学生称赞了这部电影

佩服创作勇气

电影拍完后,在师生中引起了很大反响。

据主创团队成员介绍,虽然未能在全校展映,但人大附中国际部的教育环境还是为他们这一敏感的电影题材提供了很大的空间。电影中不少内容,直接取材于他们真实的课堂,包括外教心理课上谈及性少数群体、写《霸王别姬》观后感,以及学生生活和情感经历……都是真实校园生活的翻拍。

许多学生对这部电影有积极的评价。有同学认为影片给了正处于性别自我意识关键期的中学生鼓励和安慰,也有同学佩服创作团队的勇气。甚至有人认为,拍这部电影的学生“承担了本该由成年人承担的社会责任”。

影片放映后,在主创团队的交流会上,场面一度很激烈,关于这一电影题材的讨论,关于中学生为何做这样的表达。

一家三口来到现场观看整部电影。看完电影,父亲表示肯定:“我孩子是变性人,我今天陪她看电影。我觉得非常好。我以前不太了解这个群体。现在慢慢明白了。我也能从这部电影中看到我的孩子可能经历的一些事情。”

反对方

没能通过学校电影节

校方认为题材敏感超前

《逃离》曾在人大附中上映过一次,但没有入选今年人大附中官方电影节。影片题材新颖,内容大胆,但涉及爱情和性少数,且特殊敏感,未能通过学校官方电影节的考核。

“审片时,老师给我们的答复是,认为题材太超前了,不适合在电影节展映。”据《逃离》主创工作人员介绍,凡涉及学生恋爱且电影中出现了校服,这都是电影节的禁忌。

对于这个特殊的学生电影主题,很多家长也持不可接受的态度。据许多学生说,大多数家长不愿意和他们谈论和讨论性少数的话题。“这仍然是家长们难以谈论的话题。包括我爸妈在内,大家看完电影都在谈拍摄和演戏,但他们不想谈这个话题。”导演胡说。

《逃离》公映后,有家长认为高中生并不能准确描述这个群体的生活,对于整个影片的抑郁气氛表示不屑。“这群人本身是心理扭曲的。”一位70后家长表示。即使是电影主演的妈妈,也对这个群体表达了不解,她认为这一群体不正常,需要接受心理辅导。供图/主创团队

观点

中学生越发关注“性”探索

老师呼吁性教育改革

作为一部中学生自制电影,《逃离》的题材内容创新突破,令人意外。事实上,近几年北京中学生对于“性”的自我探索与关注,一直在呈现上升的趋势。

清华高中生两年前拍摄过关于中学生意外怀孕的微电影;十一学校国际部的同学成立了中学生性教育协会——肉豆蔻,致力于消除青少年对性的羞耻感,普及性教育常识。肉豆蔻俱乐部的学生经常以校园短片的形式,收集学生对月经、避孕套、处女情结的理解和看法;此外,该校新闻机构Imaginist去年还对全校师生对性少数群体的态度进行了调查。今年7月初,由北京多所学校联合演出的百老汇音乐剧《春天的觉醒》上映。这部剧讲述了一群青少年探索性的故事...

对于中学生进行自我性别认知的探索,十一学校常年负责学生工作的团委老师戴冲认为应当鼓励。戴冲说,现阶段对中学生的性启蒙教育是非常有必要,而越来越多中学生自发地进行性教育的自我探索,是时代进步的一种现象。

“过去传统教育忽视了这一点,给孩子的成长造成了很大的问题。现在,虽然推进性教育有很多障碍,但我们不必坦白这些问题,而是应该帮助学生更正确地认识自己。现在北京很多中学,包括北京十一中,已经逐渐意识到这个问题。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戴冲说。

对话

“我想让更多的人知道

这个少数群体真实存在”

对话:《越狱》导演胡人大附中高材生

北青报:为什么想拍这样一部片子?

胡:由于教育环境的变化,我们这一代人在这个领域获得了更多的认知和探索,但现实中,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这样一群人。冷漠或歧视是我认为最可怕的事情。所以拍这样一部电影,我们想让更多的人知道、认识这样一个少数群体的真实存在。

北青报:从小到大的教育里,接受过哪些性教育?课堂上会谈到这样的少数群体吗?

胡:在我的印象中,初中的辅导员把男生和女生分开,上过一次教育课。关于女生的教育,我记得很清楚的一点,就是老师不断强调,结婚前不能发生性关系。高中的时候,人大附中国际部的生物课有很多关于性的知识,外教也讲性少数的话题。

北青报:拍摄这部电影,你自己的收获是什么?

胡:这部电影可以看作是对我们高中生活的纪念。在接触这些人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克服了很多困难,只为了做自己。我一直认为所有的人都可能以不同的方式成为少数民族,所以你不必自卑。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崇尚新闻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csxming.com/yaowen/829912.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孙宏斌微博 融创中国早盘股价大涨 孙宏斌发微博:把公司安全放在首位 下一篇: 印度水稻 神奇印度,水稻亩产为何如此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