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崇尚新闻网 > 国内 > 正文

抑郁症发作的症状 复旦教授科普:一点半以后睡觉容易产生抑郁症状

导语:3月21日,《复旦青年》推送了一文,引发热议。在评论中,读者对抑郁症、午睡时长等问题尤为关注,也有读者认为科普性文章应当用实验结果说话,而非如此空谈。于是,我们再度联系了黄教授,并获取了相关实验结果和论文,希望能解答您的疑惑。黄之力复旦大学基础医
3月21日,《复旦青年》推送了一文,引发热议。在评论中,读者对抑郁症、午睡时长等问题尤为关注,也有读者认为科普性文章应当用实验结果说话,而非如此空谈。于是,我们再度联系了黄教授,并获取了相关实验结果和论文,希望能解答您的疑惑。

黄之力

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他的主要研究兴趣是睡眠和失眠机制、神经心理药理学

复旦青年记者于沉采访

复旦青年记者沈雨整理

复旦青年记者王智杰编辑

青年:至于睡眠时间长短,成年人一天中什么时间睡觉最合适?

黄志力:七个小时是成人的最佳睡眠时间,这是有科学依据的。关于睡眠长度与死亡率的研究其实一直有很多,但在国内,相关的大样本调查几乎不存在。国外比较早的相关研究是《与睡眠持续时间及失眠有关的死亡率》。Kripke等人统计了超过110万名30至102岁的男性和女性参与者,发现在每晚睡7个小时的人拥有最好的生存状况。报告显示,睡眠时间为8小时或更长的参与者死亡风险显着增加,睡眠时间为6小时或更短的参与者也是如此。超过8.5小时睡眠或小于3.5或4.5小时睡眠的人的生存风险增加超过15%。这个实验的背景是人们经常抱怨睡眠不足或慢性失眠,因为他们认为自己需要8小时的睡眠。该实验试图通过睡眠持续时间来预测最佳存活率以及失眠是否可以表示死亡风险,从而指导患者睡眠。

1982年,美国癌症协会的癌症预防研究二询问了参与者的睡眠时间和失眠频率。在控制生活习惯、健康和药物使用的情况下,计算Cox模型以确定睡眠时间或失眠频率是否与截至1988年的过度死亡率有关。Cox模型,又称比例风险模型,用于分析某一结果发生的时间与风险因素之间的关系。Cox模型由两部分组成:基本风险函数,常用λ 0表示,表示随时间变化的结果事件发生的风险;效果参数,表示存在某种暴露因素时,基本风险函数的变化。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实验中,研究人员并没有发现失眠和死亡率之间的确切关系。

关于最佳睡眠时间的研究还有很多,得到的结论也一般是七小时为成年人的最佳睡眠时间。另外,《睡眠持续时间和死亡率:短期或长期睡眠持续时间对工作男性和女性的心血管和全因死亡率的影响》一文得出结论:对于男性和女性,较高的自我感知压力与睡眠时间减少有关。所有原因导致的死亡率模式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模式对男性和女性都是一致的。仅在一次测量睡眠时,与同期睡眠时间为7-8小时的男性相比,每24小时睡眠时间超过8小时的男性死亡风险降低。这是在调整了年龄、婚姻状况、社会阶层、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压力之后的结果。在经过类似调整后,与同期睡眠时间为7-8小时的女性相比,每24小时睡眠时间少于7小时的女性死亡风险增加。当第一次和第二次筛查的数据被纵向考虑时,报告说两次被询问的睡眠时间不到7小时的男性和女性死于任何原因的风险都更大。这些数据来自1970年至1973年间招募的苏格兰男女工人。在基线检查后4-7年,大约一半的队列进行了第二次筛查。

本实验不仅研究了睡眠时间与死亡率的关系,还研究了个体感知压力与死亡率的关系,这也与下面要讨论的睡眠时间与抑郁的关系有关。当然,这些数据并不是针对中国人的,可能也不是很适用于中国人。除此之外,睡眠质量可能对一个人第二天的精力有更重要的影响,这将涉及到睡眠周期、睡眠结构、深度睡眠、睡眠惯性等问题。这些问题将在午睡时间对下午工作效率的影响中进一步解释。其实最适合你睡眠时间的最简单的标准就是第二天不犯困的睡眠时间最短。学生可以自己实验。

青年:睡眠时间长度与抑郁症症状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黄志力:无论睡眠时间偏长还是偏短,抑郁症状的发生率都更高。睡眠时长在7小时左右的人,抑郁症状是最轻的。当抑郁症状出现的时候,不要缩到房间里睡觉,这样睡眠质量会越来越差。因此当我们的考试不及格时,应该背起书包,到教室、到实验室努力地工作,就可以把不及格的状况彻底改变,也可以减轻抑郁症状。

黄志立:无论睡眠时间是长是短,抑郁症状的发生率都比较高。睡眠时间在7小时左右的人,抑郁症状最轻。当出现抑郁症状时,不要缩在房间里睡觉,这样睡眠质量会越来越差。因此,当我们考试不及格时,我们应该背着书包,在教室和实验室努力学习,这样我们就可以彻底改变不及格的情况,缓解抑郁的症状。

▲背着书包努力学习是缓解抑郁的好方法

关于睡眠时长与抑郁症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有很多,《睡眠持续时间和抑郁症状:基因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使用定量遗传模型来评估睡眠持续时间是否会改变遗传性状以及环境对抑郁症状的影响。来自华盛顿大学双胞胎登记处的894对同性双胞胎1,788名成年双胞胎参与了实验。参与者自我报告习惯性睡眠持续时间和抑郁症状。研究者使用定量遗传相互作用模型分析数据,这使得抑郁症状的加性遗传,以及共享环境和非共享环境影响的程度随睡眠持续时间而变化。结果显示:在MZ双胞胎内,报告睡眠持续时间较长的双胞胎报告的抑郁症状较少。抑郁症状存在显着的基因×睡眠持续时间相互作用效应。在睡眠持续时间处于正常范围内的个体中,抑郁症状的总遗传率约为27%。然而,在睡眠持续时间处于过低或过高范围内的个体中,观察到睡眠持续时长对抑郁症状的遗传影响增加,在睡眠持续时间处于极端情况下之时影响更甚。

另外一个选取的更具有针对性的研究是《睡眠时间,睡眠持续时间和睡眠质量对日本新生抑郁症状和自杀意念的影响:EQUSITE研究》研究的基线调查。共有2,631名参与者完成了以下自我报告的调查问卷: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流行病学研究抑郁量表中心以及由EQUSITE研究团队开发的原始健康支持调查问卷。结果,在符合分析条件的1,992名参与者中,25.5%报告有抑郁症状,5.8%报告有自杀意念。

另一项精选的更有针对性的研究是“睡眠时间、睡眠持续时间和睡眠质量对日本新生抑郁和自杀意念的影响:EQUSITE研究”研究的基线调查。共有2631名参与者完成了以下自报问卷: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流行病学研究抑郁量表中心和EQUSITE研究团队开发的原始健康支持问卷。结果:在符合分析标准的1992名参与者中,25.5%的人报告有抑郁症状,5.8%的人报告有自杀意念。

▲青少年自杀率高已成为日本严重的社会问题

本研究显示睡眠时间较晚,睡眠潜伏期和睡眠质量差与抑郁症状有轻微的关联。即使在调整了抑郁症状的影响之后,以上因素也会导致自杀意念的产生。目前的研究对就寝时间在预防抑郁症状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改善睡眠质量可以预防抑郁症状的发展并减少自杀意念的可能性。

此外,还有很多相关研究,基本结论是良好的睡眠质量和适当的睡眠时长有利于预防抑郁症状。在最后一期,学生质疑抑郁症患者的睡眠时间不能和正常人放在同一基线上考虑,因为他们的睡眠会受到疾病的影响。国内对此现象也有相关研究。较新的研究,如杨德英等,“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与神经认知关系的研究”。本研究旨在比较抑郁症患者与正常人的睡眠质量和神经认知功能,探讨睡眠质量与神经认知和情绪症状的关系。本研究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雅典失眠量表、连接实验、数字广度测验、言语流畅性测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Stroop颜色词测验和听觉词学习测验对43例抑郁症患者和31例正常人进行评估。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价睡眠质量和认知功能与抑郁、焦虑症状的关系。结果显示,患者组PSQI和AIS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的TMT-B评分高于对照组,即时记忆和延迟记忆的AVLT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CWT评分高于对照组,呈统计学显著趋势。相关分析显示,PSQI总分和AIS评分与HAMD和HAMA评分呈正相关,而PSQI总分和MoCA总分与统计学显著性呈负相关,与VLT评分和TMT-A评分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显著性,AIS总分和MoCA总分之间存在统计学显著性趋势。控制HAMD和哈马得分后,PSQI总得分和MoCA总得分仍有相关性。认为抑郁症患者存在睡眠障碍和认知障碍,睡眠质量与认知功能之间存在相关性,且这种相关性与抑郁和焦虑症状无关。关于抑郁症患者睡眠的研究很多,这里不再赘述。

青年:午睡究竟要睡多长时间比较合适呢?

黄志立:最好小睡一会儿。因为如果按照成年人七个小时的最佳睡眠时间,晚上十一点入睡,我们六点起床。每天早上工作大约六个小时后,有必要短暂休息一下。睡20分钟是更合适的时间。

其实较早对午睡和短暂入睡进行研究是航空公司和军队,瑞士的航空公司对此进行过一系列的研究,试图找到最适合飞行员的短暂入睡时间,从而保证起飞和降落的安全。在解释为何20分钟是最佳的短暂睡眠时间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些相关的概念。

首先是睡眠阶段:睡眠可以大致分为主动睡眠和非主动睡眠。根据目前的AASM解释规则,睡眠阶段以30秒为一帧来判断。目前需要脑电图、肌电图和脑电图来确定睡眠阶段,肌电图用于检测肌肉张力,脑电图用于检测眼球运动。将来,这一标准可能会改变,以便更好地将睡眠归类为一个连续的过程,也许是通过关注较短的睡眠时间框架或通过睡眠脑电图的频谱分析。

NREM睡眠期可细分为3个亚期:N1期、N2期和N3期。N1期睡眠是从觉醒状态到睡眠的典型过渡期,其特征是低振幅混合性脑电波频率,处于θ波范围,占一帧的至少50%。眼动通常缓慢且为旋转运动。N1期是最浅的睡眠期,从该期醒来的患者通常不会察觉到他们实际上睡着过。在年轻成人中,N1期睡眠通常占总睡眠时间的5%-10%或以下。通常,N2期在青年至中年成人的总睡眠时间中占比最大,约占一夜时间的45%-55%。其特征是θ波脑电图频率。N3期睡眠常被称为“深度睡眠”或“慢波睡眠”。其特征为低频率、高振幅的δ波,占一个既定睡眠帧的至少20%。N3期睡眠通常占青年至中年成人总睡眠时间的10%-20%,并随年龄增加而减少。N3期往往更多见于前半夜,尤其是入夜时分,因为睡眠期间的慢波活动代表睡眠的内平衡驱力,该驱力在觉醒期后达到最大。唤醒N3期睡眠者常常比唤醒N1和N2期睡眠者更困难,N3期是NREM睡眠异态出现的典型时间。

睡眠不是同质性的过程,在任何一夜,睡眠似乎会经过多个明确的周期。这些周期以相当典型的NREM和REM睡眠模式出现,单个周期持续90-120分钟。例如,第1个睡眠周期通常包括从入睡开始直至患者脱离第1个REM期的这段时间。一个典型的8小时夜间睡眠会出现4-5个周期。睡眠周期以下列方式贯穿一个标准夜晚:夜间的第1个周期始于从清醒至N1期的过渡阶段,然后进入N2期、N3期,随后是REM;随着夜间周期的继续循环,每个周期中REM睡眠占比通常会增加;随着夜晚时间推移,N3期占比趋于减少,N3期在前半夜的占比最大。

睡眠不是一个同质的过程,似乎在任何一个夜晚,睡眠都会经历许多确定的周期。这些周期出现在典型的NREM和快速眼动睡眠模式中,单个周期持续90-120分钟。例如,第一个睡眠周期通常包括从开始入睡到患者脱离第一个快速眼动期的这段时间。典型的8小时夜间睡眠会有4-5个周期。睡眠周期以下列方式贯穿一个标准的夜晚:夜晚的第一个周期从从醒来到N1的过渡开始,然后进入N2和N3,接着是快速眼动;;随着夜间周期的持续循环,每个周期的REM睡眠比例通常会增加;随着夜间时间的推移,N3期的比例趋于下降,N3期的比例在夜间前半段最大。

▲典型的一夜睡眠周期

根据睡眠结构图我们可以看到正常成人在入睡后大约30分钟内会进入N3阶段也就是深度睡眠期,唤醒处于深度睡眠期的人的难度要远远大于处于N1和N2阶段的人,并且在此时被唤醒的人往往会进入一种“睡眠惯性”,就是虽然身体已经醒过来可是大脑仍然处于深度睡眠的状态,要回到觉醒的状态还需要大概两个小时,这样的话超过一个小时的午睡时间在加上两个小时的大脑清醒时间,一个下午基本上也就过去了。因此在进入深度睡眠之前,也就是入睡20分钟左右就被喊醒既能进行脑内废弃物质的代谢,让身体得到休息,也能防止进入“睡眠惯性”。

▲小睡有利于认知功能的改善

除了理论上的研究,关于午睡时长也有很多实验性的研究,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比如范洁怡等人做的《不同午睡时长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目前午睡已被证实为对抗认知损伤的有效措施;但现阶段关于午睡时长对认知产生的影响存在争议,说明存在对认知损伤有潜在影响的因素尚未被发现。因此,该研究将对比不同午睡时长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确立对认知功能提升效果突出的最佳午休时长。

本研究将经过严格筛选最终纳入标准的105名参与者随机分为三组,即不午睡组、15分钟午睡组和45分钟午睡组,每组35名参与者。认知测试分别在12: 00、15: 00和18: 00进行。认知测试包括警觉性任务模拟、符号解码、手指敲击测试和注意力转移测试。午睡组13: 00小睡15分钟、45分钟,以12: 00认知功能测试作为基线水平的定义。不同午睡组的认知测试在相同的三个时间点进行评估。结果显示,不同午休组的认知行为表现存在显著差异,午睡组不同时间点的认知行为表现也有显著变化。午睡15分钟和45分钟后认知功能明显改善,尤其是午睡15分钟后,认知行为表现比午睡45分钟后更为显著。与12: 00的基线水平相比,非午睡组受试者的认知行为在15: 00和18: 00显著下降。也就是说,15分钟的午睡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比45分钟的午睡更为显著,午睡的剥夺会导致认知功能的下降。

《复旦青年》提醒您:绩点诚可贵,健康价更高。在期末复习之时,应当更加注意作息的规律性,早睡早起,短时午睡,才能保证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死亡率与睡眠和睡眠不足有关."KripkeDF。建筑精神病学,2002年2月;59:131-6.

具体实验详见https://www.ncbi.nlm.nih.gov/m/pubmed/11825133/?i=1&from=Kripke%20DF

“睡眠持续时间和死亡率:短期或长期睡眠中断的影响——导致男女工人死亡。”HeslopP。睡眠医学,2002年7月;3:305-14.

详见https://www.ncbi.nlm.nih.gov/m/pubmed/14592192/?i=4&from=/760693/related

"持续睡眠和抑郁症状:环境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纳撒尼尔夫。沃森,《睡眠》,2014Feb137:351–358.

详见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900629/

AtinSupartini中的“影响阈值、睡眠持续时间和睡眠质量专业符号和用户验证测试日本新生:季度研究”。睡眠障碍。2016年卷,第8737654号,第10页。

详见https://www.hindawi.com/journals/sd/2016/8737654/

杨德英、方文妹、维利、朱道民、董毅。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与神经认知的相关性。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9,27:161-165。

以上内容来自:DouglasKirsch,MD,FAASM.《正常睡眠的分期和结构》.UpToDate临床顾问.

https://www . update . com/contents/zh-Hans/stages-and-architecture-of-normal-sleep

范洁怡.不同午睡时长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中国心理学会.第二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心理学与国民心理健康摘要集.中国心理学会:中国心理学会,2017:2.

图片来源于网络

微信编辑| 张淑凡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崇尚新闻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csxming.com/guonei/779808.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结伴同行旅游 最适合女生旅游的5个地方 可与男友结伴同行 每年去一处可好 下一篇: 哥斯拉大战毁灭者 《哥斯拉2》海外低迷 “怪兽宇宙”后续如何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