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崇尚新闻网 > 时政 > 正文

博宁 澳大利亚已成中国“后花园” 一百多年前就是了

导语:如今生活在澳大利亚的中国人有120万,约占澳大利亚总人数的5%。有人喊“落”,认为澳大利亚成了中国的“后花园”。事实上,澳大利亚的这种“命运”是在19世纪末上演的。巅峰时期,有8万到10万中国人活跃在澳大利亚北部。他们是澳大利亚北部当之无愧开拓者

如今生活在澳大利亚的中国人有120万,约占澳大利亚总人数的5%。有人喊“落”,认为澳大利亚成了中国的“后花园”。事实上,澳大利亚的这种“命运”是在19世纪末上演的。巅峰时期,有8万到10万中国人活跃在澳大利亚北部。他们是澳大利亚北部当之无愧开拓者和开拓者,为当地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随着1901年澳大利亚联邦政府的成立和“白澳政策”的确立,一切都消失了。

在农业舞台上,中国人坐在前排

中国人比白人更早到达澳大利亚。在1788年英国军舰来到澳大利亚之前,史料中至少有18条中国的记载,可以追溯到1750年。20世纪50年代澳大利亚发现金矿,大量中国人进入。如今,“旧金山”因在墨尔本附近发现“新”金山而被称为“老”金山。

中国人的脚步不会止步于金矿。大概是因为气候相似,澳大利亚北部的昆士兰州和北领地很快就成为了闽粤移民的落脚点。虽然白人害怕并抛弃北方,但澳大利亚的主流最愿意相信的是,这让他们水土不服。根据昆士兰的数据,1886年,凯恩斯腹地的华人占人口的一半,达到道格拉斯港周边的3/4,且大多从事与农业相关的工作。

根据当时的土地法,中国人是被禁止拥有土地的,所以不得不向欧洲移民局高价租地,并把要耕种的土地清理出来,以种植农作物为生。即使条件艰苦,中国人的开垦技术也令人印象深刻。《凯恩斯邮报》在1889年评论说,“在农业的舞台上,中国人坐在前排,而白人只能坐在后面,羡慕他们的辫子”。

1890年凯恩斯唐人街

中国人带来了先进的园艺技能和灌溉方法,也丰富了当地果蔬的品种。他们经营糖厂和香蕉厂,负责生产、包装和销售,几乎垄断了整个行业。村里的人经常集体经营农场,经营自己的花园,养鸡养鸭。1900年,凯恩斯附近香蕉种植规模达到2500亩,年产量85.2万串。

在被称为澳大利亚“北方门户”的达尔文,唐人街是最有活力的地方。达尔文成立于1867年,中国劳工于1874年进入。从1878年到1909年,中国人的数量总是超过欧洲人。1891年,华人占当地非原住民的70%。1890年当地发现金矿,中国人是主要开发者。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中国人愿意吃苦,愿意接受低工资。但是,根本原因是白人不愿意做。

1890年,英国资本大举投资达尔文金矿。北领地金矿公司经理D.D. Rosewarne曾在澳大利亚南部招募了30名经验丰富的矿工,并计划组建一支100人的团队北上。然而,没过多久,队员们就不忍返回南方。1898年,公司总经理承认“他宁愿雇佣中国人,也不愿雇佣无用的白人”。

1890年,另一位采矿经理以高价从维多利亚雇佣了六名矿工,提供了一份为期两年的合同,支付了高于平均水平的工资,并提供了交通费。但是仅仅几个月,就有三个人离开了。剩下的三个“造成的麻烦比所有中国人加起来还要多”。1906年,英国人类学家威廉·拉姆赛·史密斯评论说,北领地的大多数白人“不可靠、流动性强、善变”。

没有中文,这个城市就不会转

中国职业分布广泛。1891年,访问达尔文的南澳大利亚总督金托雷伯爵说:“只有生活在北领地的人才能意识到华人对当地社区的重要性。如果中国人被清除,达尔文将立即没有鱼、蔬菜、水果,没有洗衣店、裁缝、厨师和仆人,一半以上的肉将丢失。”

位于达尔文的中国纪念公墓,埋葬着1880年至1890年间去世的20至40岁的中国工人。他的职业包括:铁匠、马车夫、牛仔、驯马师、矿工、木匠、厨师、园丁、渔夫、店员、珠宝商、杂货店老板、矿工、摆渡工、皮革制造商、中草药医生……除了被限制和禁止的职业,所有能想到的职业都是中国人。

在英尼斯费尔香蕉园搬运香蕉的中国劳工

一批实业家从早期去澳大利亚发展的中国人中脱颖而出。1882年,一个叫新华龙的商人在《北领地时报》上登广告,卖从香港进口的茶叶、大米、糖、面粉和服装,承接工程,提供劳动力。有些人从中国或香港寻找投资者,在澳大利亚经营种植园,然后卖给澳大利亚、中国或东南亚。套路跟今天一模一样。

100多年前,澳大利亚北部华人的生活水平并不比当地白人差,甚至更好。他们与土著人、太平洋岛民、欧洲人、日本人和马来人和睦相处。有数据显示,原住民更愿意为华人工作,因为华人付出更多,对他们也更友好。节日期间,中国人按照传统习俗舞龙舞狮,还会邀请大型宴会的客人和白人。

成功的中国商人与欧洲政要和专业人士交朋友,并与当地的律师事务所、保险公司和银行有着广泛的业务联系。他们向医院和慈善机构捐款,以履行他们作为居民的职责和责任。欧洲官员对此给予积极评价,中国人也为自己的贡献感到自豪。虽然有措施区分白人和有色人种,但总的来说,19世纪末,种族冲突在澳大利亚北部并不突出。南方的白人去北方,往往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很难想象他们和澳大利亚在同一个大陆,差异如此之大。

澳大利亚白人政策正在上升,中国人正在死亡

华人在北澳洲的成功运作,无疑说明了白人的失败,多民族的定居更是报纸和议会批评的焦点。中国人与白人、原住民通婚,混血儿出现,不同种族一起上学,加剧了激烈尖锐的批判。中国的抗议无济于事,持同情态度的白人因为大环境越来越不敢发声。

由中国人和土著人组成的家庭

由中国和澳大利亚白人组成的家庭

与世界其他地方相比,澳大利亚的排华并不血腥,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从未停止。从19世纪50年代到19世纪80年代,相关措施包括:限制船只上的中国人数量,对抵达香港的中国人征收高额人头税,不允许中国人拥有土地,不允许他们参与公共项目的建设,不允许他们在特定地区挖掘铁矿石或金矿...这些最终为联邦政府的移民限制法案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根据《移民限制法案》,中国人入境必须经过语言测试。考试可以用任何欧洲语言,不一定是英语。如果一种语言通过,移民官员有权改变另一种语言,直到它失败。因此,采用这种“肮脏伎俩”是因为英国认为,歧视不应该是明目张胆的,而应该是巧妙的。中国人知道自己处境艰难,大部分都回国了。此后,只有少数商人、官员、传教士、学生和游客可以短期入境。

白澳政策时期的漫画

值得一提的是,在19世纪来到澳大利亚的华人中,只有少数是女性。据统计,1861年,在本迪戈金矿附近的5000多名中国人中,只有一名女性。1901年以前,澳大利亚理论上允许中国的妻子、未婚妻或孩子以高昂的手续费前来。1901年后,移民官员对是否向配偶发放签证有充分的酌处权。根据澳大利亚种族关系学者A.T. Yarwood的一项调查,从1901年到1920年,中国妻子的永久居留申请没有被批准。

剩下的中国人深深地培养着澳大利亚社会,剪辫子,穿西装,取英文名,信仰基督教。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籍华人作为英国军队奔赴战场,纪念碑现在矗立在悉尼唐人街。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土生土长的华人成为华人社会的主导力量。十有八九,那些看似有中国面孔却没有“中国味”的人,就是他们的后代。其中包括现任达尔文市市长方林,一个不会说中文的“中国五代人”。

达尔文市市长卡特里娜·方林通过人民网向中国人民致以新年的问候

经过坚持,“白澳政策”初见成效。1937年,98%的澳大利亚人是英国人,澳大利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像鲁昂凯尔特人。1922年,凯恩斯市长宣布他成功完成了将中国人赶出城市的任务,当地的唐人街于1936年消失。达尔文的唐人街在二战中被摧毁,战后政府有意不重建。其他地方的唐人街也有同样的命运。

澳大利亚国父在建国之初有两个基本框架。首先是根据大英帝国传统改良的实用主义政策建立的行政、法律和政府运作体系。二是基于种族歧视的“白澳政策”。前者代表理性,是有效的。后者纯粹出于偏见,给澳大利亚在世界上带来耻辱,使其在与非欧洲国家打交道时陷入怀疑和不信任。

不受欢迎的“白澳政策”在20世纪50年代得到放松,1973年被完全废除。70年代中期,澳大利亚接纳东南亚华人移民,80年代接纳香港移民,90年代开放大陆和台湾省,再次成为华人移民首选地之一。

“地理上接近东南亚”和“与大英帝国的文明亲和力”一直是构建澳大利亚身份认同的两面。100多年前,澳大利亚抗拒地理条件,试图建立一个“纯白”的国家。邪恶的后果在20世纪后期持续发酵,这也使得其北部地区的发展落后。

近年来,中国已成为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仅次于新西兰和英国的第三大移民来源国。强烈的存在感复活了澳大利亚的危机感,中国威胁论升温。

在这种背景下,本文专门用来重述过去和借鉴现在。

本文为本站独家稿件。本文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微信观查cn,每天阅读有趣的文章。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崇尚新闻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csxming.com/shizheng/713658.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刘姓和哪个姓是世仇 刘姓和哪个姓是世仇 刘姓不能和什么姓结婚 下一篇: 香港菲佣 菲佣好使 用了五十年菲佣的香港人这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