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崇尚新闻网 > 体育 > 正文

农业革命 隐性农业革命

导语:2014年7月,黄宗智教授在获得美国历史学会费正清最佳作品奖、美国亚洲研究协会列文森最佳作品奖后,完成了《农业经济史三部曲·超越左右:从实践历史中探索中国农村发展出路》第三卷。该书三卷本即将由法律出版社出版。与前两卷侧重历史研究不同,《超越左右》

2014年7月,黄宗智教授在获得美国历史学会费正清最佳作品奖、美国亚洲研究协会列文森最佳作品奖后,完成了《农业经济史三部曲·超越左右:从实践历史中探索中国农村发展出路》第三卷。该书三卷本即将由法律出版社出版。

与前两卷侧重历史研究不同,《超越左右》集中体现了黄宗智近年来对中国现实的思考。基于对农村现实的经验和理论分析,以及多年社会经济史研究形成的深刻历史感,黄宗智指出,由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育率的下降、非农就业和城市化的大规模推进,以及国民收入上升带来的粮食消费转型,在这“三大历史变革”的交汇下,中国农业进入了一个前6个世纪不存在的变革,主要是生产越来越多的高价值农产品。他把这种变化称为“隐性农业革命”。

黄宗智教授

黄宗智认为,这场“隐性农业革命”带来的农业产业结构转型,是建立在小家庭农场而不是资本主义农业企业的基础上的。在中国这个农民人口众多,人地比极度悬殊的国家,如果外资的力量把农村分割开来,把大部分农民变成农业雇工,到农业企业工作,就会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在农业转型的大趋势下,一方面要保持农民家庭的核心地位;另一方面,由农民联盟组建的合作组织要对单个小农户负担不起的农产品加工销售负责,实现农业生产的“纵向一体化”,将农产品产业链中的大部分利润归属于农户。

在研究方法上,黄宗智始终坚持从最基本的经验和实践事实中寻找最重要的理论概念,而不是从“先验”理论中“规范”经验。黄宗智教授认为,只有通过经验与理论的反复联系,才能真正认识到社会经济现象的真实情况,进而发现理论推导出的“规范信念”与经验事实之间的矛盾;学习和掌握各种流派的理论,目的不是把它们当作“真理”,而是和这些理论对话,从而帮助你提炼出最符合实际的概念——这些概念还是需要回到经验中去检验它们的有效性。黄宗智的系列学术专著体现了这种“从经验出发到理论,再回到经验”的研究方法。

6月7日,黄宗智在北京家中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就中国农业问题的研究现状和中国农村发展的出路进行了采访。

采访

Q =经济观察家

A =黄宗智

问:你在《超越左右:从实践历史中探索中国农村发展的出路》一书中提到,“中国农业问题的理论研究误入歧途。”为什么这么说?

答:今天的主流经济理论完全误解了农业。农业不仅受到人力的限制,还受到土壤肥力的限制,这是最基本的道理,也是中国农学传统非常清楚的道理。归根结底,农业是一种依靠“有机能源”的生产,不同于使用“无机矿物能源”的现代工业“工业”。利用畜力,一个劳动力最多能把投入生产的能源扩大到8倍,但远远小于一个矿工一年能挖200吨煤的能源范围。与工业相比,农业受到人地比这一自然资源禀赋的制约更为严格,不可能像工业那样突破其制约。这是农业和工业的一个基本区别。但时至今日,经济学家普遍倾向于将“无机能源”机器时代的经济理论无差别地应用于农业,将农业作为机器时代的“工业”进行广泛理解和分析,认为它可以像机械世界一样几乎无限期地扩大生产。

事实上,人力和土壤肥力远不能与机器时代几百或几百马力的拖拉机相比。美国模式用拖拉机推动农业现代化,可以克服人力的限制,但不能克服“土壤肥力”的限制,因为农作物生产是生物生产,最多只能增加数倍,这与使用无机能源的现代工业有很大区别。美国农业之所以能实现单位劳动产出是中国的几百倍,不仅要靠机械,还要靠大量的土地用于耕种。

目前中国主流经济学遵循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舒尔茨的理论,将农业等同于工业,假设所有生产要素性质相同,其总量和产出几乎可以无限扩大。事实上,农业中有机元素——土地和劳动力——的产出可能会以与工业经济中无机元素——资本和科技投资——截然不同的程度扩大和提高。事实上,人力和土地的产出和总量都受到严格限制。前工业化的农业产出主要取决于给定的土地和其上的人力投入。

舒尔茨认为,市场机制一定会导致资源的最佳配置。他认为人口过剩不可能存在,他没有意识到“人地”关系是农业的前提。或许是因为对舒尔茨理论的保留,1979年瑞典科学院经济学诺贝尔奖评选小组在舒尔茨之外,在人口问题上与舒尔茨完全敌对,强调传统农业“劳动力无限供给”的刘易斯被选中分享当年的诺贝尔奖。

舒尔茨单独强调“人力资本”,坚持认为只要有私有产权和市场机制的前提,以及像“绿色革命”这样的现代技术投入,就一定会推动和引领“传统农业的转型”。像他那样混淆有机的“人力”和无机的“资本”,并在农业中使用它们,这本身就表明了对有机体和无生命物体之间基本区别的忽视。中国农业不可能在美国的基本条件下,依靠市场机制和资本技术投入,几乎无限提高单位劳动产出。问:你的意思是,由于国情和发展道路不同,在欧美历史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西方经济理论不适用于中国。那么中国的农业形势和发展与欧美有什么区别呢?

答:我们可以比较一下18世纪中国和英国的农业状况。首先,两者在饮食上存在差异:英国的肉菜粮比例接近1: 1: 1,而中国接近1: 1: 8。这反映了两种不同的农业体系:英国的农业结构基本与农耕和水产养殖相同,而中国基本是农耕;在单位土地面积相同的情况下,种植粮食可以支撑6~7倍于养殖草食动物的人口需求。因此,人口压力会排斥草食动物的养殖,成为“单一”的种植业。18世纪,两地农场的平均规模在英国为750亩,中国江南地区不足10亩,华北地区不足15亩。高密度小规模的农民经济允许建立比西欧更大更复杂的城市,以及绅士和官僚文化。然而,高密度的小农经济,在长期的和平之后,会促进人口再生产,增加对土地的压力,导致农村地区比西欧更频繁和巨大的周期性社会动荡。

我一直强调人口因素和人地关系。我的目的绝对不是要争辩人口是历史上单一的决定性因素,而是要正视中国的基本国情,强调对资本、技术、市场、社会结构、国家等其他经济因素的认识,必须看到它们与这一基本国情之间的相互作用。近年来,学术界倾向于只突出市场因素,几乎达到了过去只突出阶级关系的极端程度。但无论是市场运作还是社会结构、国家制度还是资本技术,都必须从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出发来理解。

问:改革开放以来的农业发展与过去有什么不同?

答:改革时期中国农业“发展”的基本点是“过度密集化”,这是改革时期农村变化的主线。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育率的下降、非农就业和城市化的大规模推进,以及国民收入的上升,导致了粮食消费的转型。在这“三次历史性变革”的交汇下,中国农业进入了前六个世纪未见的变革。高价值蔬菜和肉食新农业总量的增加和农业劳动力的减少相结合,导致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其次是平均农场面积和收入的增加。

我把这种变化称为“隐性农业革命”。与以往典型的农业革命不同,它不是表现为主要农业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而是更多地表现为农业结构向高价值“新农业”生产比重越来越高的转变。新农业是资本和劳动密集型农业,既需要资本投入,也需要更高密度的劳动力投入。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开展的农产品成本效益调查和1996年、2006年最可靠的十年农业普查数据,经过系统梳理和测算,我们得出2006年我国农业劳动力总投入中只有3%是雇佣劳动的结论。换句话说,中国农业的主体仍然是小农家庭农场。然而,新农业显然比过去的旧农业具有更高的资本化。我称之为农业中的“无产阶级资本化”。

这是一个悖论现象,尤其突出中国特色。部分原因当然是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按人口或劳动力平均分配土地,从一个村庄到另一个村庄。在这样的制度环境下,资本要获得大面积的土地用于就业生产并不容易。但是,小家庭生产的韧性也不容忽视。一方面是新农业中小生产的优越性,尤其体现在拱棚蔬菜种植与种植相结合的劳动投入不及时、零碎、复杂、密集,而主辅劳动生产相结合的家庭生产单元特别适合这种规模生产,是一种廉价的形式。此外,它是单个生产单位与两个或两个以上互补活动相结合所产生的范围经济效益。

问:那么你认为“小家庭农场”是中国农村发展的出路吗?

答:2013年初,中共中央提出发展“家庭农场”。之后,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其中,主流意见特别强调推动家庭农场规模化,主张大量土地流转,可以同时提高劳动和土地生产率。它的口号“家庭农场”来源于美国的豪言壮语,背后是美国农业的想象。这是一个不符合世界农业经济史所展现的农业现代化经济逻辑的假设。它错误地试图将美国“人多地少”的模式僵化地应用于“人多地少”的中国。这也是对美国农业经济现实的误解,美国农业经济长期以企业农场为主。如今,美国最大的2%农场生产了其农业总产值的50%。其农业有70-80万农业工人,加上一两百万农民工。其对“家庭农场”的定义不是我们一般理解的主要依靠家庭劳动,而是血缘亲属和姻亲控制了原农场所有权的一半以上,与真正的家庭农场完全不同。美国农业现代化模式的主导逻辑是节约劳动力,而中国模式的关键是节约土地。美国“大而厚”的模式不符合中国目前农业的实际,更不符合小农经济和重传统家庭农场的理论。中国近30年兴起的“小而精”的中等规模家庭农场是中国农业发展的正确出路。

在市场化的今天,中国抛弃了以往过于强调规划和监管的认识和做法,但可能会再次过度模仿某一种模式,过度信任某一种理论,走上错误的道路,即被认为是当今最先进的美国模式及其普适性经济科学。要使当前的隐性农业革命真正成为能够给广大人民以有尊严或小康生活水平的革命,必须同时超越双方的意识形态:超越单纯的资本主义原教旨主义市场主义,面对中国十八世纪以来人口压力和劳动力过剩带来的社会危机;同时,要超越单纯的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合理利用当前隐性农业革命背后的市场需求动力和机遇。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业合作化可能成为这样一条超越左右差异的道路,既不是资本主义,也不是计划经济。中国需要做的不是过去的公平公正,因为贫穷时公平,发展时公平。

问:目前很多经济学家主张取消土地生产的承包责任制,从而建立明确的私有产权,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你怎么看这个观点?

答:人口压力是中国最基本的国情。农村劳动力大量过剩。如果突然采用农村土地私有制,分配完全依赖市场经济,只会导致大规模的社会危机。从清朝中期到中国近代革命的200年就是一个例子。在中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下,土地承包分享制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本措施。

在承包责任制下,土地使用权平均分配给村与村之间的村民,所以中国农民不像印度那样“无产阶级”——45%的印度农业雇员是无地工人。虽然今天中国的农业收入仍然很低,但即使是最贫困的农民也有权使用承包地,这是生存的安全网,阻止了完全的无产阶级化。承包土地是指农民和农民工可以利用自己的承包土地权,与想使用自己土地的企业和公司进行谈判,从而获得比非生产性工人工资或就业条件更优越的合同。此外,在年轻农民外出务工的同时,一些中年农民或妇女可以继续耕种家庭承包地,并保留其使用权。

近年来,中国目前的趋势是逐渐倾向于印度的资本主义农业,其中大型企业,即所谓的“龙头企业”,得到了国家的援助和奖励。现在提倡“家庭农场”来帮助大家庭。如果继续这样下去,中国农村很可能会分裂成少数资本主义农民和大多数像印度这样的无产者。中国之所以没有完全陷入这样的状态,主要是因为土地共享承包制和这种制度下以小家庭农场为基础的合作组织。与国家扶持的龙头企业不同,真正的合作组织是为了农民的利益而存在,而不是为了投资者的利益。利润分配给成员,不归资本家所有。正因为如此,即使在不太友好的环境中,它们仍然表现出相当大的活力。他们可能成为资本主义和计划经济之外的“第三条道路”,这是一种可能给予农民公平待遇的趋势。

当然,今天很多所谓的“合作社”并不是真正为农民服务的合作社,而是资本控制者伪装的合作社。要促进实体合作社的发展,需要更积极的政府引导和资源投入。在这方面,日本、中国台湾省和韩国的农业综合合作社是很好的先例。他们把以农业行政为主体的基层政治组织和美国式的高度民主化结合起来,逐步把权力和资源交给合作社和农民自己支配的农业资源。这是历史的巧合,也是中国今天应该学习的经验。

问:你是否认为如果采用农村土地私有制,分配完全依赖市场经济,只会导致大规模的社会危机。但是现在很多社会矛盾都是因为强拆和征地引起的。如果没有产权保障,农民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

答:我的书对这个问题讨论不多,但要明确的是,土地征收主要影响的是郊区农民,在中国农民中只占很小的比例。而且,虽然在土地征收过程中存在许多过度胁迫和腐败的行为,但总的来说,被征收土地的城郊农民获得的土地当量远高于普通农民。中国涉及大多数农民的基本问题不是土地征用,而是农业和兼职。因此,我的研究一直集中在这两个问题上。两者的关键不在于土地私有化,而在于农业本身,在于其生产、加工、销售的全面一体化和农民工的二等公民身份。事实上,产权问题主要是源于西方理论的虚拟问题。

问:近年来出现了“民工荒”现象,新生代农民工无法再接受低劳动报酬。随着三大趋势的趋同,低劳动力的竞争比较优势还会存在吗?

我不这么认为。虽然我在《华北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和《长三角小农家庭与农村发展》以及《超越左右:从实践历史中探索中国农村发展的出路》中描述了中国农业过度密集化的历史过程,但过度密集化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否则中国就不会有2.7亿农民工。现在农村仍然存在剩余劳动力,但主要以就业不足的形式存在。如今,中国的农场平均只有10亩左右,而美国的农场超过2600亩。与美国相比,中国的劳动力仍然非常廉价,美国仍然是尽可能节省劳动力的经济体,中国仍然是尽可能不节省劳动力的经济体。这也是中国“非正规经济”大规模崛起的关键原因。

问:什么是“非正规经济”?

答:国际劳工组织于1919年在国际联盟下成立,因倡导社会正义获得1969年诺贝尔和平奖。它对“非正规经济”及其雇员采用了合理和实用的定义:缺乏就业保障、福利和法律保护的工人。在中国,最恰当的例子就是大量的农民工离乡背井,包括新兴的民营企业小规模员工和城镇个体户,甚至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员工和农村地区的个体户。此外,他们是农村农业就业人员,与农民工密不可分,几乎都是“半工半读”家庭,农业收入低于非全日制工人,也不受国家劳动法律法规保护,基本没有社会福利。这些人占中国总就业人口的83%。

许多非正规经济中的人在正规部门被雇用为临时工,工资低,没有福利。正规经济和非正规经济的区别大致相当于中国现行法律中“劳动关系”和“劳动关系”的区别。劳动关系主要是指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的“用人单位”与其职工之间的关系,也包括“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受国家劳动法的管辖。是指固定的、全职的劳动关系。劳动关系是指其他雇佣关系,包括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单位与其员工之间的关系、未注册单位的员工之间的关系、未签订合同的员工之间的关系,以及短期、临时、兼职或以某一劳动者为目的的雇佣关系。

问:近年来,不少经济学家撰文强调中国已进入“刘易斯拐点”时代,并对此提出建议。你怎么看这个观点?

答:刘易斯强调了发展中国家人口过剩的事实。“人口无限供给”是其二元经济理论的出发点,它将传统农业部门与现代资本主义工业部门区分开来。前者的“工资”徘徊在最低生活水平,后者则是按照资本投入、劳动生产率提高、利润扩大、信用增加、资本投入更多、产出更大、利润更高、劳动力需求更多来发展的。随着这样的发展,现代部门吸收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直到不再剩余并达到拐点。之后,将进入新古典经济学勾勒的劳动力稀缺状态,工资将快速上涨。因此,经济发展基本上是一个减少剩余劳动力,整合现代劳动力市场的过程。

对二元经济模型的批评不是来自理论家,而是来自应用经济学家和经济人类学家的实证研究。事实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自1960年代和1970年代以来经历了城市化,这远远超过了其现代工业部门能够吸收的新就业机会。事实上,大部分从农村流入城市的人口并没有进入现代部门,而是在传统部门和现代部门之间进入。研究者提出的“非正规经济”概念,准确而贴切地概括了这种城市低水平就业。

例如,国际劳工组织1972年肯尼亚报告。这是一项大型研究,动员了48名研究人员,由英国著名发展经济学家汉斯·辛格和理查德·乔利主持。当时肯尼亚的现代企业大多是外资资本密集型企业,雇佣的人很少。事实上,大多数在城市就业的人并不是受雇于正规现代部门的工人,而是受雇于非正规部门,包括小型企业、小贩、木匠、修理工、厨师等。,不属于国家管理甚至被国家法律法规压制的,不同于国家管理和扶持的大企业。此外,许多非正式的人从事“现代”而不是“传统”的经济活动,如机器维修、现代建筑、销售、家具制造、出租车等。这些事实与“二元经济”模式所假设的传统部门与现代部门之间的矛盾以及从一个部门到另一个部门的简单过渡是不一致的。为此,报告的作者没有采用当时影响很大的二元经济模式,而是转而采用区分正式和非正式的框架。他们强调,政府不应压制非正规部门,而应积极支持其对发展和就业的贡献。

问:中国非正规经济的研究现状如何?

答:中国主流经济学毫无保留地接受了新古典经济学和美国模式,这不仅影响了相关数据的表达,也决定了收集和不收集什么样的数据。非正式经济中对工人的不公平待遇几乎被认为是不存在的。

缺乏系统的统计材料,加上原教旨主义市场主义和现代主义教条的理论,是用理论预期取代现实的重要原因。只有这样,社会学的一些领军人物才能坚持认为中国社会已经进入“现代”“橄榄型”结构,预测2020年白领新中产阶层将达到总人口的38%-40%。这样的预测完全忽略了非正规经济已经从微不足道的数量爆炸性地达到城镇就业人口的60%以上,其扩张速度远快于他们模拟的“中产阶级”。如果我们把农民纳入非正规经济,非正规经济占全国所有就业人口的85.0%。

2010年,中国正规部门就业总人数仅相当于1985年的绝对人数。要真正达到刘易斯的转折点,也就是正规部门和非正规部门的融合,正规部门还需要包含当年概念城镇的2.2亿非正规员工和当年乡村的4.1亿非正规员工,真的很难讲!坚持所有就业人员都可以在短时间内完全进入一个完整的单一现代正规经济部门,这是一个神话。

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劳动力相对过剩是毫无疑问的。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和利润最大化的逻辑肯定会让企业尽量把工资推到市场机制允许的最低水平,把工作时间尽量提高到劳动者能够承受的限度。在劳动力过剩、国家法律法规没有限制的情况下,为什么建筑或纺织公司或餐馆要支付更高的工资或接受更少的工作时间?一般来说,更多的后备人员愿意接受现有的工作条件。这也正是为什么非正规经济中就业的人平均要比正规人多工作1.5倍,却只能拿到正规人60%的工资,没有或者只有很低的福利。对于拥有巨大剩余劳动力的中国来说,问题是这种情况很可能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为非正规经济采取社会正义措施当然不意味着为了公平而牺牲经济发展。正如许多学者已经指出的那样,社会公平是社会政治稳定的关键因素,因此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和扩大内需的关键措施。国家的社会正义干预和市场的创新力量的恰当结合,可以理解为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劳动者都在努力争取“有尊严”的工作条件。今天的发展目标应该是为了发展的公平,为了公平的发展。这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有的含义。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崇尚新闻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csxming.com/tiyu/713389.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智利艳星 智利艳星直播为国床战 与粉丝做爱16小时 下一篇: 香港厕所门 香港将掀起一场公厕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