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崇尚新闻网 > 体育 > 正文

韩美林有几个孩 第一座少年宫 第一份少儿期刊……这几个与儿童有关...

导语:本文原标题:《第一座少年宫,第一份少儿期刊……这几个与儿童有关的“第一”,你知道吗》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六一国际儿童节设立70周年。后天,孩子们一年一度的节日就要到了,在这个充满鲜花与微笑的时刻,我们寻找到一批在新中国妇女
本文原标题:《第一座少年宫,第一份少儿期刊……这几个与儿童有关的“第一”,你知道吗》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六一国际儿童节设立70周年。后天,孩子们一年一度的节日就要到了,在这个充满鲜花与微笑的时刻,我们寻找到一批在新中国妇女儿童事业史上几个与儿童有关的“第一”的故事,以飨读者。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儿童节70周年。后天,孩子们的一年一度的节日就要到了。在这个百花齐放、笑靥如花的时刻,我们为读者找到了新中国妇女儿童事业史上一批与儿童相关的“第一”故事。

1952年,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的图片来自人民政协

第一少年宫

一个

在上海市静安区延安西路64号,矗立着一座巍峨典雅的西式宫廷建筑。这个占地1.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700平方米的地方,给一代又一代的上海人留下了美好的童年记忆。这里是中国福利院少年宫的所在地,被亲切地称为“儿童黄金摇篮”。

1952年7月22日,宋庆龄在中国福利院参加年会时,决定在原有的儿童文化中心和儿童图书馆的基础上建设中国福利院少年宫。后来她参与了少年宫的选址,经过几次比较,她亲自挑选了当时上海最好的建筑之一“大理石楼”。经过近一年的筹备,1953年6月1日,新中国第一所综合性、群众性的校外儿童教育机构——中国福利院少年宫向社会开放。

1954年6月,在中国福利会少年宫启用一周年之际,宋庆龄请毛泽东主席题写少年宫的名字。中国福利会首任秘书长李云同志从1952年到1978年担任这一职务26年,他说:“1954年6月,宋庆龄从北京带回了毛主席题写的‘少年宫’的名字。”如今,全国各地少年宫入口处悬挂的“少年宫”三个大字,都是根据毛泽东为中国福利院少年宫所取的个人名头放大而来。

20世纪80年代初,在“电脑”还只是大多数人的稀罕物件时,中国福利院少年宫就成立了国内第一个儿童电脑活动中心,并在复旦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的共同参与下,举办了国内第一届儿童电脑编程大赛。

1984年2月16日,中福汇少年宫特级教师王松赞带着本次比赛的获奖者,中福汇少儿计算机活动中心学生李进、林聪,到上海展览馆参加科技成果展览。王松赞曾回忆说:“当时接到的命令是演出,说有个团长要来,但我们不知道谁来,什么时候来。”

上午10点,邓小平等领导同志来到中福协少年宫展台。大家都很兴奋,很快就开始表演。林聪首次用单板微型计算机进行团体体操队形变换。然后,李进操作了一台与14英寸彩电显示屏相连的苹果电脑。首先,他打出了“热烈欢迎”的字样。然后一个机器人出现在屏幕上,唱道:“我爱北京的天安门广场,太阳从天安门广场升起”。所有计划好的表演结束后,李进用自己的小程序在电脑上玩了一个黑白游戏。结果电脑赢了。小平同志开心地笑了,亲切地问孩子们的名字。与他们简短交谈后,他转身对随行的同志说:“普及电脑要从娃娃抓起。”

从此,“普及电脑要从娃娃开始”这句话传遍全国,家喻户晓,极大地推动了电脑在中国的普及。1984年6月,由中国福利会少年宫和儿童时报社创办的《儿童电脑世界》是中国第一份帮助儿童学习电脑知识的专业报纸。1989年,它被改名为学生计算机世界。邓小平同志欣然为该报题词。

2004年2月,中福汇少年宫还举办了“普及电脑要从娃娃抓起”演讲20周年纪念活动,将现场操作演示使用的旧电脑捐赠给上海科技馆。现在,做了演示的小男孩李进,也成为了一名计算机科学家——微软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福利院少年宫自开办66年来,已为2700多万儿童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为40多万中小学生开展了兴趣训练和实践舞台。少年宫根据4-16岁儿童不同的年龄特点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成立了100多个科技、文化、艺术兴趣小组,发起了“儿童游戏节”“小孔雀舞节”“布谷鸟歌唱节”等一系列活动。著名油画家陈逸飞、歌手黄英、影视演员孙俪、艺鹭等众多活跃在当今各领域的名人,曾经都是中国福利会少年宫的“小学生”。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福利院少年宫也是民间外交的重要平台。中国福利会少年宫小伙伴艺术团多次到访,向世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向世界展示我们孩子良好的精神面貌。

第一本儿童综合杂志

2

1950年4月1日,由宋庆龄题写的《童年》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份综合性儿童杂志出版。从成立时的月发行量2000多份,发展到目前最高的月发行量120万份。成立69年来,《童年》累计读者超过3亿,引领了新中国几代人的精神成长。此外,它还是新中国第一部走出国门的儿童读物,创刊不久就发行到美国、法国、日本等17个国家。

宋庆龄曾说:“把最珍贵的东西给孩子。”《童年》出版后,宋庆龄一直关注着这本刊物的成长,亲切地称它为百花园中的“小红花”。前后几十年,宋庆龄发表文章10篇,题词4篇。其中,她最后一篇文章《愿幼小的树苗健康成长》发表于1981年第11期《童年》。

巴金、冰心、老舍、季羡林、秦牧、、、苏、都写过《童年》手稿。程世发、黄永玉、韩美林等著名画家也曾为《童年》画过封面。童年学会的老会长、总编辑冯曾写过一篇文章,回忆冰心先生为《童年》写的两三件事。20世纪50年代末,他去北京请作家、诗人、儿童作家袁颖捐款。这期间,他谈到了冰心刚刚发表在《人民日报副刊》上的文章《再送小读者》,希望在《童年》上发表这篇文章。在袁颖的介绍下,冯拜访了冰心先生。冰心先生听说他是《童年》的编辑,问他想要什么。他当场同意了。1978年复刊后,冰心为童年写了《三送小读者》。此外,冰心先生的《妈妈》《我差点被狼吃掉》等作品也发表在《童年》上。

著名漫画家、“三毛之父”张乐平先生也与《童年》有着很深的关系。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他为《童年》创作了一系列漫画作品。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后,《童年》邀请张乐平先生创作系列漫画《三毛爱科学》。寓教于乐、寓教于乐、生动活泼的内容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后来,这些作品被作为专著出版,三毛热爱科学。高士奇先生在序言中写道:“三毛爱科学”可以激发孩子对科学的兴趣,启发孩子的思维,培养孩子从小热爱科学,向往未来。”“越来越受小读者欢迎,这是时代的需要和祖国的需要。"

成立69年来,《童年》不仅出版了大量的名著,而且始终欢迎小读者投稿,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尝试创作的平台。著名作家、诗人、云南省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韩方同志说,20世纪50年代,他还是十几岁的少年。一天晚上,他在昆明翠湖遇到了一位和蔼可亲的奶奶,害羞地给她举行了少先队队礼。看到他这么懂事,奶奶笑着夸他有礼貌,和他聊天,问他有什么爱好?你长大后想做什么?韩方回答说他是学校黑板报的编辑,老师说他长大后可能是个作家!听了韩方的话后,老奶奶和蔼地回答说,有一本专门为儿童出版的刊物叫《童年》,并鼓励韩方为它投稿。第二天,韩方在《云南日报》上看到宋庆龄和云南少数民族儿童的大幅合影,才知道是宋庆龄奶奶昨天接见并鼓励他为《童年》投稿。

在《我们家的童年和三代人》一文中,韩方写道:“我回到大理,告诉老师和同学我的运气。每个人都非常兴奋和羡慕。”“老师还把我的第一部小说《金塔》发到《童年》;”编辑还给我发了一封很长的信,鼓励我:‘宋庆龄奶奶关心中国各族儿童的成长。你的作品充满了生活和民族特色。只要你努力多读书多写作,将来一定会成为一名作家。"

宋庆龄沿着翠湖“探险”的难忘经历,不仅激励着韩方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也使他的家庭与童年结下了不解之缘。韩方的两个女儿杨梅和刘洋,从小就在《童年》上发表作品,现在是“白族姐妹作家”。让人开心的是,韩方的两个孙子也是《童年》的“小粉丝”,已经在期刊上发表了自己的作品。

“童年”一直跟随时代的脚步,推陈出新,努力贴近孩子的阅读和成长需求。比如在栏目设置上,从50年代的《啄木鸟》、60年代的《万宝泉爷爷》、80年代的《我的童年》和《知识宫》、90年代的《心博士》,到目前的《快乐阅读》、《神秘魔方》,都在不断陶冶孩子的精神气质。以《我们的童年》为例。丰子恺、苏、侯、季德生等数百位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先后亮相本栏目,展现了几代中国人的奋斗历程,深深吸引着小读者。

一如既往,“童年”坚持为小读者呈现优秀作品的同时,也力求丰富品牌内涵,拓展服务外延。比如,随着“绘本热”的到来,中国中复会出版社从2012年开始推出“儿童绘本”系列出版物,从“文学”和“科学”到“争创中国原创,讲好中国故事”。每月推出文学绘本和科学绘本,引导小读者“用简单幽默的语言,把爱与美读进心里。《童年绘本》自创办以来,获得了“丰子恺儿童绘本、优秀作品奖、中国优秀出版奖、提名奖、上海好童书奖”等多项大奖。

第一个儿童剧团和剧院

1947年4月10日,中国福利基金会儿童剧团诞生。1957年4月10日,中国福利院儿童艺术剧院正式成立,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公益性、教育性的专业儿童艺术团。1958年2月1日,中国福利院儿童艺术剧院开业,这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家专门为演出儿童剧而设立的剧院。多年来,中福汇儿童艺术创作演出了400多部不同题材的儿童剧,累计演出近2万场,观众达1700万人,以戏剧的形式给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带来欢乐和启迪。

中福汇儿童艺术历史悠久,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古装剧《马》是中福汇儿童艺术老院长任德耀创作的一部作品。自1956年3月首演以来,各种形式的麻兰花依然在各地的戏剧舞台上绽放,始终新盛不衰,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儿童剧创作史上的重要里程碑。目前这部作品有多个版本,如沪剧版、越剧版、采茶戏版、木偶戏版等,还有电影版和动画电影版。此外,由中福汇儿童艺术创作演出的《小足球队》《童心》《燕女萨尔萨》《白马飞天》《灿烂阳光》《快乐成长》《彩虹》等一大批作品,获得“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金狮奖、全国儿童戏剧展演优秀戏剧奖等多项国家级奖项。

为了提高残疾人的艺术鉴赏力和综合素质,中福汇儿童艺术于2008年启动了阳光之家志愿服务活动。儿童艺术还通过组织残疾人文化艺术培训班、阳光班等公益活动,为残疾学生提供相关艺术培训。2017年6月1日儿童节,“海星的愿望”——特殊儿童艺术体验与干预研究项目启动。借助《可爱的农场》等身临其境的剧集,为认知障碍儿童进行一对一的艺术启发,为脑瘫、唐氏综合征、自闭症儿童送去关怀。这在中国尚属首次,在世界上也是一次领先和大胆的尝试。

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媒介,最容易拉近两岸同胞的距离;以儿童剧为桥梁,架起连接孩子童心的桥梁最方便。自2014年起,中福汇的儿童艺术每年都在台湾巡回演出。儿童剧《司马光》《花木兰》等剧目让台湾省的孩子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和两岸一家的深厚内涵。近两年,中福汇儿童艺术游增加了不少适合台湾省儿童观赏需求的项目。比如舞台上的儿童剧演员用闽南语演唱台湾省童谣《又黑又暗》时,观众齐声高唱,现场共鸣强烈,场面温馨感人。据悉,今年6月,中台省协儿童艺术将再次开启台湾之旅,这一深受台湾朋友和家人喜爱的演出将继续举办。

剧场是剧场的“家”,是呈现儿童剧的舞台。从1958年延安电影院在上海延安中路555号重建开业,到1996年重大市政工程停工,新中国第一家儿童剧院——中国福利院儿童艺术剧院共接待国内外艺术表演团体105个,演出4930场。

目前中福汇已经有三家儿童艺术剧院,分别是上海儿童艺术剧院、马兰华剧院和微剧院,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大鲸鱼”。在这些剧院里,每天都上演着不同种类的儿童剧,这已经成为孩子们放学后最渴望和最喜欢去的地方。

第一妇幼保健院

1951年9月,宋庆龄因“加强国际和平”获得斯大林国际奖10万卢布。在当时,这是一笔巨款。宋庆龄欣然捐了所有的钱。她亲自在汇款单背面写道:“这笔钱捐给中国妇女儿童福利研究所。”1952年9月18日,由宋庆龄捐赠奖金兴建的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在上海正式启用,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家妇幼保健院。

在“实验、示范、加强科研”的方针指导下,中国福利院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打造了众多“最佳医林”:成立初期,率先开展孕期家庭自我监测,在国内组织“妈妈会”,宣传妇幼保健知识;1963年,我国第一批独立的新生儿科成立;1979年成为国内第一家应用腹腔镜手术技术的医院;2011年成为卫生部首批四级妇科内镜手术基地;2016年以来,我国出生了第一个遗传性甲状腺癌胚胎遗传诊断健康婴儿,第一个基于NGS SNP单倍型胚胎植入前诊断技术阻断成骨不全遗传的健康婴儿,第一个胚胎植入前诊断技术阻断噬血细胞综合征的健康婴儿...

妇幼保健院经过近70年的发展,已从“一个50张床位、107名医护人员的单一产科”成长为一家拥有开放床位500张、职工1000余人、年门诊量120万人次、年住院量约4万人次、年手术量3万余例的三级甲等妇产科医院。30多万新生命在这里安全健康出生,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指标保持国际领先水平。产科急危重症成功率100%,极低出生体重儿成功率98%以上。

进入新时代,随着人们对优质医疗资源需求的不断增加,扩建中国福利院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的呼声越来越高。幸运的是,2018年9月7日,上海的一个重大建设项目——中福汇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奉献校区开工建设。建成后,500张床位的研究型妇幼专科医院新校区将面向上海、长三角乃至全国人民开放,为服务上海科技创新中心、亚洲医疗中心建设发挥应有作用。

第一个寄宿托儿所

1950年,宋庆龄创办中国福利院婴儿托儿所,后更名为中国福利院托儿所,这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寄宿托儿所。

1950年至1954年,为帮助急需育儿的家庭解决实际困难,充分发挥托儿所的作用,中国福利院托儿所免费接收了7套三胞胎。2018年6月,在中国福利会成立80周年之际,“与宋庆龄一起寻找孩子”活动启动。托儿所接收的七只三胞胎中,有五只回到了中国福利院的托儿所。现在,虽然他们都是白发苍苍,但他们仍然记得自己在托儿所的日子。

冼慕贞、冼和睦、冼慕群生于1950年1月28日。他们是新中国成立后上海的第一对三胞胎。他们回忆说:“中福汇幼儿园的老师很敬业,我们吃很多,包括钙片、牛奶、蜂蜜和食谱。我们从托儿所一直呆到幼儿园,后来又去了少年宫,所以中福汇就是我们一家人。”

李蕙敏和他的两个兄弟出生于1952年5月7日。她回忆说:“我们都是全职,周一上班,周六回来。我们在托儿所一直呆到四五岁。”

郑家三出生于1954年1月30日。当郑回到托儿所时,她说:“从1950年到1954年,这里有7个三胞胎,我们郑家是中福汇托儿所里最小的也是最后一个三胞胎。我们是幸运的一代,在祖国温暖的怀抱中成长壮大。以前的小男孩现在变成了年轻的老人。我们将继续回归祖国,回归社会。”

“研究型教学型”和“教学研究型”的表述在大学里普遍使用,但那些被称为“研究型幼儿园”的却非常少见,中国福利会幼儿园就是其中之一。

中福汇保育院成立之初,在婴幼儿护理和教育结合方面做了大量探索,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婴幼儿三浴操、冷水按摩、中草药防病等方面的研究。另外,注重孩子全面发展的培养,引导孩子做好自己的事情,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锻炼等等。

如今,除了中福汇幼儿园,中福汇从事幼儿教育教学的直属机构还有中福汇幼儿园、宋庆龄幼儿园。这些学前教育单位也致力于“研究型幼儿园”的建设。如中福汇幼儿园形成了以营养为特色、以保健为基础、教育与保护相结合、身心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模式,出版了《最健康的儿童食品——中国福利院幼儿园膳食集》等书籍。中国福利院幼儿园采用“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做一个人”的生存课程体系,形成了教育与保健、自理、自信、动手、全面发展相结合的特色,并出版了《沐浴世界的色彩——幼儿园节庆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等书籍。宋庆龄幼儿园长期探索多元文化背景下儿童成长的规律,形成了“尊重”和“苛求”的原则,培养了儿童宽广的胸怀、活跃的思维、热切的态度和广阔的国际视野。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贡献奖等多项殊荣。

从中福汇幼儿园开始,中国福利院如今的教育领域已经远远超出了学前教育领域。宋庆龄学校先后在小学、初中、高中开展教育教学。目前,我们正在探索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十五年一贯制”教学模式,力求从实践层面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经验。

来源:人民政协,作者系中国福利研究院宋庆龄研究室特约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崇尚新闻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csxming.com/tiyu/780062.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没有他会死 珠峰“大堵车”亲历者:看着他快死了 我只能从他身边走过 下一篇: 张馨月 恭喜 林峯承认和张馨月入纸注册结婚:谢谢大家祝福